红棉城郭夕阳开,眼倦旌旗志未灰。
岭外江山新战伐,春来花鸟旧池台。
衣冠失业余兵气,尉吏成功亦霸才。
回首骑羊仙驭远,隔江鼍鼓晚生哀。
红棉城郭夕阳开,眼倦旌旗志未灰。
岭外江山新战伐,春来花鸟旧池台。
衣冠失业余兵气,尉吏成功亦霸才。
回首骑羊仙驭远,隔江鼍鼓晚生哀。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广州的怀古之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生机。首句“红棉城郭夕阳开”,以红棉(木棉花)象征广州的繁华与生命力,夕阳则增添了一抹历史的厚重感。接着,“眼倦旌旗志未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尽管眼中看到的是战争的痕迹,但内心的热情并未消减。
“岭外江山新战伐,春来花鸟旧池台”两句对比鲜明,一方面描绘了岭南地区因战争而带来的新景象,另一方面则通过春天的花鸟和旧时的池台,展现了自然界的永恒与不变。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也深化了主题,暗示了历史的循环与自然的恒常。
“衣冠失业余兵气,尉吏成功亦霸才”揭示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与权力的更迭。衣冠代表士族阶层,失业则反映了社会动荡导致的经济与职业不稳定。尉吏的成功与霸才的出现,体现了权力在不同个体间的流动,以及在乱世中个人能力的重要性。
最后,“回首骑羊仙驭远,隔江鼍鼓晚生哀”以神话般的结尾收束全诗。骑羊仙驭远象征着历史人物的离去,隔江鼍鼓晚生哀则表达了对逝去时代的哀思。这一句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也强化了怀古的主题,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深远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广州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感慨,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社会变迁的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