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蓟城西,飞观耸百级。
金身五千丈,照耀天北极。
画栋糜丹青,雕甍烂朱碧。
琪花烨如散,瑶草纷可拾。
耨水清六尘,雪山炯四壁。
广座陈香灯,长廊绘粉墨。
优钵梵筵启,伊蒲僧供出。
俗染汰欲空,净因了可觅。
香象来医王,天龙护帝释。
茫然小宇宙,一怆大雄力。
峨峨蓟城西,飞观耸百级。
金身五千丈,照耀天北极。
画栋糜丹青,雕甍烂朱碧。
琪花烨如散,瑶草纷可拾。
耨水清六尘,雪山炯四壁。
广座陈香灯,长廊绘粉墨。
优钵梵筵启,伊蒲僧供出。
俗染汰欲空,净因了可觅。
香象来医王,天龙护帝释。
茫然小宇宙,一怆大雄力。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宏伟壮观的大佛寺,以及寺内金光熠熠的释迦文佛金像。诗人以细腻的笔触,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佛寺的壮丽景象和金像的庄严神圣。
首先,诗人描绘了大佛寺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色。“峨峨蓟城西,飞观耸百级”,山峰高耸,佛寺的观阁如同飞鸟般矗立,高达百级台阶,展现出其雄伟气势。接着,“金身五千丈,照耀天北极”,金佛身高达五千丈,光芒直射天际最北端,形象地表现了佛像的宏大与光辉。
随后,诗人对佛寺内的装饰进行了细致描绘。“画栋糜丹青,雕甍烂朱碧”,精美的梁柱上绘有色彩斑斓的图案,屋檐则涂上了鲜艳的红绿颜色,增添了佛寺的华美。同时,“琪花烨如散,瑶草纷可拾”,珍贵的花朵如同散落的宝石,美丽的草地可供人采摘,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
诗中还提到了佛寺的水源和环境。“耨水清六尘,雪山炯四壁”,清澈的水流洗净了尘世的烦恼,雪山映照着佛寺的四壁,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宁静。此外,“广座陈香灯,长廊绘粉墨”,宽敞的殿堂里摆放着香气缭绕的灯烛,长廊上绘有色彩丰富的壁画,进一步渲染了佛寺的庄严与神秘。
最后,诗人通过“优钵梵筵启,伊蒲僧供出”描绘了佛寺的宗教活动,优钵花盛开,梵音响起,僧侣们供奉食物,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内涵。同时,“俗染汰欲空,净因了可觅”,世俗的欲望在佛寺中被洗涤,人们在这里找到了内心的清净与解脱。诗人还提到“香象来医王,天龙护帝释”,香象前来朝拜,天龙保护着帝释天,象征着佛寺的神圣与庇护。
整首诗通过对大佛寺及其金像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神圣,表达了诗人对佛寺及佛教文化的崇敬之情。
鹊灵此夕填桥,支机石畔经纶手。
龙梭夜剪,星轺小驾,华驺如旧。
谪向人间,满街风露,几经回首。
羡六桥三竺,閒时管领,白苏侣,能追否。
泻落银河珠斗。捲晶帘、篆烟消昼。
休题往事,且看拍手,儿童奔走。
准傋今宵,添筹割炙,弹筝行酒。
倩天孙偷取,鲛绢一幅,为君称寿。
津柳霜飙发。乍分手、骊驹一曲,凤凰双阙。
黄菊丹枫犹在眼,休怅红亭吹雪。
换几度、天涯圆月。
酒醒梦回多少事,感萧萧、易水冲冠发。
试脱颖,见其末。宝刀欲赠心先折。
算今古、丰城龙剑,终为神物。
一任椎埋与屠狗,浪诩烂羊魁杰。
那更记、灰飞烟灭。
此去夷门还郑重,有满怀、未老侯生血。
更却扫,待三益。
树轮糺空谷,木皮有安居。
今也羁海甸,浮家亦自如。
禦穷琴瑟友,集裳采芙蕖。
溪毛芼春节,菜甲湘为菹。
竹竿系芳饵,岂曰归无鱼。
唤婢理缄线,课儿诵经书。
子欲亲蚕事,吾当就悬车。
坦怀绝外慕,可以返田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