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赋梅花十二题·其六雨中》
《同赋梅花十二题·其六雨中》全文
宋 / 王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水泛残香不可寻,更堪烟雨锁花心。

祇知赐浴恩波重,未识和戎怨泪深。

(0)
注释
水泛:水面漂浮。
残香:残留的香气。
不可寻:难以追寻。
更堪:更何况。
烟雨:烟雾般的雨水。
锁:遮掩。
花心:花朵的核心,这里暗指女子的心意。
祇知:只知道。
赐浴:皇恩浩荡,比喻帝王的恩赐。
恩波:恩惠如波涛。
重:深厚。
未识:未曾理解。
和戎:和亲,指代边境战争中的和解。
怨泪:哀怨的泪水。
深:深沉。
翻译
水面漂浮着残留的香气,已经难以追寻,更何况又被烟雨笼罩,遮掩了花朵的内心。
只知道沐浴在皇恩浩荡之中,却未曾理解承受边疆战事带来的深深哀愁与怨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铚的《同赋梅花十二题》中的第六首,名为《雨中》。从这短短的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雨中对梅花的深切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

“水泛残香不可寻”,这里的“水”指的是雨水,表达了一种无法捕捉到梅花馥郁芬芳的无奈。雨水淹没了大地,让原本就不易觉察的梅花香气变得更加难以寻觅。这句话既写出了外在环境的变化,也折射出诗人内心对于美好事物无法把握的感慨。

“更堪烟雨锁花心”,这句通过“烟雨”营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氛围,强化了梅花之美与诗人的情怀。这里的“花心”既可理解为梅花的心脏部位,即最深处,也隐喻着诗人对梅花的内在情感。这句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保护,生怕它受到外界的侵扰。

“祇知赐浴恩波重”,这句话转换了视角,诗人从雨中观察梅花,从而领悟到自然赋予生命的恩泽。这里的“赐”字很有意思,它表达了一种天然之物对生命的滋润和恩惠,而“波重”则形象地描绘了连绵不断的雨水。

“未识和戎怨泪深”,这句诗显露出诗人内心的另一层面。在外界的自然景观中,诗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孤独与哀愁。这里的“和戎”指的是军旅生活,而“怨泪深”则表达了对往昔战乱、流离失所之痛苦经历的回忆和遗憾。这句诗通过梅花的寂寞,反映出诗人个人的悲凉情怀。

总体来说,这首诗在雨中描绘了一幅梅花图景,但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梅花与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感悟、内心的情感世界以及个人经历的沉淀。

作者介绍

王铚
朝代:宋

王铚,生卒年月不详。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世称雪溪先生。高宗建炎四年(1130),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1134)书成,赐名《枢庭备检》。后罢为右承事郎,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晚年,遭受秦桧的摒斥,避地剡溪山中,日以觞咏自娱。 
猜你喜欢

苏李泣别图

丁零海上节毛稀,几望南鸿近塞飞。

泣尽白头相别泪,少卿留虏子卿归。

(0)

秋夜同周著作宿娄浦

小廨寒依竹浦云,酒阑相对说离群。

一声新雁谁先听,今夜江南我共君。

(0)

丛竹图赠内弟周思敬就题

窈窕复蒙茏,千山万竹中。

幽人夜惊起,秋雨共秋风。

(0)

过师子林

雨余鸟语凉,斜阳竹深见。

频来非看花,借读《高僧传》。

(0)

观军装十咏·其二铠

丝串镂文银,高城日照鳞。

擐来曾搅阵,一镞不伤身。

(0)

与诗客七人会饮余司马园亭居皆在北郭

情与酒兼和,园亭驻晚珂。

家同榆社近,人比竹林多。

短景催长宴,醒吟杂醉歌。

乱离欢易失,无厌数相过。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