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之巅有深谷,金仙弟子岩为屋。
炼丹利济几何年,朝耕白云暮种竹。
匡庐之巅有深谷,金仙弟子岩为屋。
炼丹利济几何年,朝耕白云暮种竹。
这首诗描绘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庐山仙境的赞美。他以"匡庐之巅"起笔,点出庐山的崇高地位,接着提到"金仙弟子岩为屋",暗示此处有仙人居住的洞穴或岩屋,可能与道教修炼有关。诗人提及"炼丹",暗指神仙修炼长生不老之术,而"利济几何年"则表达了对这种修炼成果的疑问,流露出对仙人生活的好奇和向往。
"朝耕白云暮种竹"一句,进一步描绘了神仙生活的逍遥自在,白天在云雾缭绕中耕作,傍晚则种植翠竹,充满了隐逸和超脱尘世的意境。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赞美庐山的仙踪,寄托了作者对超然生活的理想和对道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怕登楼,困人天气,啼莺阑外句留。
算如梦如尘柳絮,无花无酒清明,踏青旧游。
新声听彻凉州。夜月半含窗影,朝云早上帘钩。
肯暗传,玉郎共春长好,黛眉妆晓,红牙歌笑,那知一换一番春老,蓦天蓦地閒愁。
谩凝眸,东风不如去休。
一笑无秦帝,飘然向海东。
谁能排大难?不屑计奇功。
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