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箔罢春蚕,生丝作夏衫。
今年家计好,斗草剩宜男。
竹箔罢春蚕,生丝作夏衫。
今年家计好,斗草剩宜男。
这首诗描绘了农家生活的一幕,充满了温馨与和谐的气息。通过“竹箔罢春蚕,生丝作夏衫”这两句,诗人巧妙地将季节的变化与农事活动联系起来,春蚕结茧,生丝织成夏衫,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循环更替,也反映了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接下来,“今年家计好,斗草剩宜男”两句,则进一步展示了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家庭的幸福。斗草,可能是指一种民间游戏或习俗,寓意着生活的丰富多彩;“剩宜男”,则表达了对家中新增男丁的欢喜,象征着家族的兴旺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代农村生活的日常场景,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庆祝,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重雾翳晓日,相持决阴晴。
须臾忽战胜,日杲中天明。
积雪压竹腰,欲举如垂旌。
冰凌既融液,意气还峥嵘。
花木手新植,未可分死生。
庶几僵仆根,可与微阳争。
况乃田亩间,春事亦渐营。
新绿染麰麦,馀甘归竹萌。
饱食遂可料,聊助春山行。
一晴亦细可,系我忧喜情。
我诗不浪作,有诗君勿轻。
七闽山中地不足,往往连山暗脩竹。
今年是处生竹花,竹米登囷日千斛。
大家炊饭饷田夫,小家作糜饥饫腹。
官虽赋田无上地,民不扶犁得中熟。
福唐太守不敢藏,青版成囊献黄屋。
黔黎鼓腹慰天心,宣付汗青书日录。
山中父老雪满头,何曾眼见天雨粟。
漫将葆旅属珠星,谁问庙堂调玉烛。
人言丹凤餐竹实,玉粒先来自山谷。
会见双飞入建章,万年枝并看鸾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