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院竹繁教略洗,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脩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玕节下书。
道院竹繁教略洗,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脩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玕节下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或学者在道院中的一日生活,充满了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享受与赞美。开头两句“道院竹繁教略洗,鸣琴酌酒看扶疏”展现了诗人在密布竹林中的道院内,用清水洗涤竹叶,同时听着琴声,品尝酒香,观赏树木的枝条。这里的意境极其宁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接着“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表明诗人并不追求物质上的丰收或外界的功名利禄,而是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捕捉到精神上的满足与成就。这里的双凤可以象征吉祥、和谐,巨鱼则可能代表着深远的智慧。
中间两句“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脩馔称清虚”描写了诗人用精美的竹制品(锦箨)修剪帽子,增加了一种悠闲自在的心境;而用玉制器皿(玉芽)烹饪食物,则强调了一种出尘脱俗的清高状态。
最后两句“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玕节下书”则透露了诗人偶尔会回忆起过去的事情,并且亲自动手在竹简(琅玕节)上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生活习惯,也反映出他对过往的珍视和对个人精神世界的维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在悠然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