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郎山》
《游郎山》全文
元 / 刘因   形式: 古风

昨日山东州,马耳索御凌风嘶。

今日军市中,不觉已落山之西。

山之面背一无异,不待风烟变化神已迷。

危关度雪岭,乱石通荒蹊。

林间小草不识风日自太古,我行终日仰羡木杪幽禽啼。

但见雨色来,云物飒以凄。

忽然长啸得石顶,痛快如御骏马蹄。

万里来长风,五色开晴霓。

长剑倚天立,皎洁莹鸊鹈。

平地拔起不倾侧,物外想有神物提。

诗家旧品嵩少同,画图省见巫山低。

谁令九华名,独与八桂齐?

千态万状天不知,敢以两目穷端倪。

骞腾谁避若飞隼,侧瞰何屈如怒猊。

千年落穷边,烟草寒萋萋。

若非郦亭书生此乡国,物色谁省曾分题。

乾坤至宝会有待,岂有江山如此不著幽人栖。

颇闻山中人,云间时闻犬与鸡。

只疑名山别有灵境在,不许尘世穷攀跻。

不是先生南游有成约,径欲共把白云犁。

九疑窥衡湘,禹穴探会稽。

玉井烂赏金芙蕖,日观倒捲青玻璃。

风烟回首莫潇洒,南游准拟相招携。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历郎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昨日山东州,马耳索御凌风嘶”,以动态的场景开始,仿佛引领读者穿越时空,感受山风的呼啸与马儿的嘶鸣,营造出一种壮阔的氛围。接着,“今日军市中,不觉已落山之西”则通过时间的转换,暗示旅程的延续,同时也预示着景色的变换。

“山之面背一无异,不待风烟变化神已迷”一句,表达了山的神秘与不可预测性,即便是熟悉的地方,也可能因为不同的视角或心境而产生新的发现。接下来的描写,如“危关度雪岭,乱石通荒蹊”,进一步展示了山的险峻与原始之美。

“林间小草不识风日自太古,我行终日仰羡木杪幽禽啼”则将目光转向自然界的细微之处,小草与幽禽的和谐共生,引发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但见雨色来,云物飒以凄”描绘了雨后山间的景象,云雾缭绕,给人一种既清新又略带忧郁的感觉。而“忽然长啸得石顶,痛快如御骏马蹄”则通过作者的个人体验,展现了与自然的深度连接与释放。

“万里来长风,五色开晴霓”、“长剑倚天立,皎洁莹鸊鹈”等句,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融入了作者对自由、高洁品质的追求。而“平地拔起不倾侧,物外想有神物提”则表达了对超然物外、超越世俗的向往。

“诗家旧品嵩少同,画图省见巫山低”将郎山与古代名山并列,强调其艺术价值与审美地位。最后,“谁令九华名,独与八桂齐?”则提出了对名山地位的疑问,引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脱世俗的追求,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作者介绍
刘因

刘因
朝代:元   字:梦吉   号:静修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生辰:1249~1293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猜你喜欢

寄大洪

少年屯牧海门西,望断天涯思欲迷。

稼穑已占时岁稔,梦魂多傍瘴岚飞。

幽窗忆汝惟敲句,驿路逢人问转期。

漫说归帆淹广海,芙蓉秋水不胜悲。

(0)

和郭昌平舟中戏呈周冯之作

十月西风卉渐黄,夹河杨柳半凋霜。

客衣冷暖曾谁问,世事浮沉只自伤。

且喜仙舟同郭侣,更从赤壁识周郎。

每看大树催行色,共把青尊醉异香。

(0)

和张参军竹搆亭

将军竹搆小亭幽,坐对南山日运筹。

曲槛斑文垂豹尾,高轩翠干琢龙头。

杯传筼篆飞犀兕,剑挂苍筤射斗牛。

今古艳谈东鲁事,何人能解七贤游。

(0)

感时三首·其一

世事最难定,人心不可猜。

羊归催客去,犬吠备戎来。

雾暗弓还彀,宵明镜复开。

坐看山月落,四顾重徘徊。

(0)

飞来览胜·其二

寺老梁唐树,云疏玉峡岑。

本来空去住,幻迹任阿林。

天险窥壶岫,笙簧杂涧音。

苍茫思独渺,千古钓台心。

(0)

九仙洞

闻道鲤湖胜,仙都自彼开。

似怜幽绝处,亦向此中来。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