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块磊若为平,今日相如雪赋成。
广野喜逢三得白,高山真遇四边明。
瑶音顾我何能和,玉色烦君几见倾。
形秽由来惭独目,自怜犹识佩环声。
胸中块磊若为平,今日相如雪赋成。
广野喜逢三得白,高山真遇四边明。
瑶音顾我何能和,玉色烦君几见倾。
形秽由来惭独目,自怜犹识佩环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题目为《还诸唱和雪诗次韵作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起伏与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胸中块磊若为平",诗人以比喻手法,将自己的郁结心情比作胸中的大石,渴望找到方式将其化解。"今日相如雪赋成",借司马相如的典故,暗示自己在创作中找到了抒发情感的途径。
"广野喜逢三得白,高山真遇四边明",描绘了广阔的田野上雪花纷飞,如同遇见了三次白色的盛宴,而高山之上,雪光映照四方,显得格外明亮,诗人借此赞美雪景的纯净与壮丽。
"瑶音顾我何能和,玉色烦君几见倾",诗人感叹自己的声音无法与这如瑶琴般清脆的雪声相和,只能欣赏这洁白的色彩,表达出对自然美的深深倾倒。
"形秽由来惭独目,自怜犹识佩环声",诗人自谦地说,虽然自己形貌平凡,但还能从这雪景中感受到美,甚至能听见仿佛来自佩环的清脆声音,流露出对自我认知的谦逊和对美好事物的敏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怀,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体现了宋诗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
结庐在幽境,潇洒远蹄轮。
谁去蓬莱岛,迥在弱水滨。
开窗泉莹澈,当户山嶙峋。
中贮万卷书,奎光烛苍旻。
于焉教诸子,古训良具陈。
圣贤宛在目,千载如相亲。
桂林有乔枝,溟海无涸鳞。
接武佐明主,非徒席上珍。
群山霜老枫叶红,几家篱落山之东。
黄云收尽牛方卧,废井没泉苔半封。
伊人长笑倚筇竹,缓步回循小径曲。
石毛乱簇蟹眼醒,野筱偏藏鸟声续。
晚烟隔岭梵宇遥,老僧入静居山椒。
我欲从之问真诀,断桥流水风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