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瑟十三弦,《离骚》字字传。
空江无月夜,太古有情天。
怨竹祠山鬼,哀蘋荐水仙。
送迎应有曲,谁附《九歌》篇。
湘瑟十三弦,《离骚》字字传。
空江无月夜,太古有情天。
怨竹祠山鬼,哀蘋荐水仙。
送迎应有曲,谁附《九歌》篇。
这首诗名为《湘妃祠》,是清代诗人姚椿的作品。诗中以湘瑟(古代瑟的一种)和《离骚》为引,表达了对湘妃传说的深沉感慨。"十三弦"象征着古韵悠长,"字字传"则传递出屈原《离骚》中的深情与哀愁。接下来,诗人通过"空江无月夜,太古有情天"描绘了湘妃祠夜晚的寂静与神秘,暗示湘妃与自然的深厚情感联系。
"怨竹祠山鬼,哀蘋荐水仙"进一步描绘了湘妃祠的祭祀场景,竹子和蘋花寄托了人们对湘妃的哀思,而"山鬼"和"水仙"则烘托出祠中祭祀对象的超凡气质。最后,诗人提出"送迎应有曲,谁附《九歌》篇",想象湘妃祠中的仪式或许会有古老的乐曲相伴,但无人能将这些情感融入《九歌》这样的经典篇章,流露出一种遗憾和敬仰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湘妃祠为背景,融合了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灵根只种神仙国,误落飞邮溷灵液。
南山紫雾澹方晴,百匝高阴觑新色。
铁桥道人一亩宫,珊瑚十丈鸡冠红。
鹾台小树味亦浅,可惜不比南山中。
周室东迁孔子生,宋家南渡朱子出。
天生贤圣岂偶然,扶植纲常在删述。
鹅湖书院傍铅山,二陆东莱皆特立。
晦翁大会鹅湖前,至今议论昭奎壁。
义利堂堂判两途,毫釐之差分舜蹠。
德性工夫归执中,学问兼该务精一。
初若夷尹各一家,卒宗博约共亲密。
所以有宗崇儒流,日以文宗表其额。
我昔闻名深慕之,平生愿游今始获。
徘徊荒址认残碑,惟见鹅湖寺门辟。
始知异教善惑人,斯道寥寥成叹息。
安得佛老尽销除,世宗孔氏无回忒。
梓里谁投分,燕台此盍簪。
石磨脂玉润,月浸镜潭深。
气焰横千丈,才猷迥百寻。
螭头编斧藻,犀畔纪纶音。
翠拾兰丁秃,明敲瓦缶瘖。
三年西掖梦,终夜北堂心。
恩隔魂消渴,章投诏允钦。
秋高鸿度塞,云暮鸟依林。
李密孤情切,刘筠高义真。
不堪重回首,相对又分襟。
路入西江远,天浮南海阴。
长亭一樽酒,惆怅莫停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