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桥边杨柳斜,洗亭岗畔种桑麻。
龙山水绕祖师塔,夏院云埋宰相家。
十仙园里寻常到,恰似桃源一洞花。
仁义桥边杨柳斜,洗亭岗畔种桑麻。
龙山水绕祖师塔,夏院云埋宰相家。
十仙园里寻常到,恰似桃源一洞花。
这首诗描绘了新兴地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充满了浓厚的田园气息和历史韵味。
首句“仁义桥边杨柳斜”,以“仁义桥”开篇,点明了地点,同时通过“杨柳斜”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暗示了这个地方的道德风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次句“洗亭岗畔种桑麻”,进一步描绘了新兴地区的农业生产景象。在“洗亭岗”旁,人们辛勤地种植着桑树与麻田,既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也预示着这片土地的富饶与生机。
接着,“龙山水绕祖师塔”,将视线转向自然景观与宗教文化。龙山之水环绕着一座古老的祖师塔,不仅增添了地方的历史厚重感,也赋予了这片土地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气息。
“夏院云埋宰相家”一句,通过“夏院”与“宰相家”的对比,巧妙地展示了新兴地区的人文风貌。夏日庭院中,云雾缭绕,仿佛隐匿着一位昔日显赫的宰相之家,既体现了地方的繁荣与历史的辉煌,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怀旧与向往。
最后,“十仙园里寻常到,恰似桃源一洞花”,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理想化的仙境。在“十仙园”中,诗人如同桃源中的隐士,享受着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美好。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历史感的画面,展现了新兴地区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韵以及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许大江山,镇临弹压,岂小任哉。
从潘冢导漾,东倾注海,截然限止,南北天开。
试向中流,回观铁瓮,万石层棱攒剑堆。
金焦峙,号紫金浮玉,卷雪轰雷。
君侯文武兼才。
天有为生才南国来。
□历二十年,筹边给饷,上流襟要,几为安排。
今此雄藩,精明笳鼓,又唤金汤气象回。
长淮北,望中原非远,更展恢规。
晓上画楼,望里笑惊,春到那家。
便从臾闲情,安排醉事,寻芳唤友,行过平沙。
最是堪怜,花枝清瘦,欲笑还羞寒尚遮。
浓欢赏,待繁英春透,后会犹赊。
归时月挂檐牙。
见花影重重浸宝阶。
□铜壶催箭,兽环横钉,浓斟玉醑,芳漱琼芽。
步绕曲廊,倦回芳帐,梦遍江南山水涯。
谁知我,有墙头桂影,窗上梅花。
几年修绩,总待荣亲老。
每羡院南豪,向寿席、花花草草。
如今惭愧,微胜十年前,聊尔办,杯盘了,一对慈颜笑。
愿亲强健,绿鬓长长好。
来岁在琴堂,想凡事、应微热闹。
契天交道,只办好心肠,官尽大,尽荣亲,待受金花诰。
桃花雨动,测测轻寒小。
曲槛面危阑,对东风、伤春怀抱。
酒边心事,花下旧闲情,流年度,芳尘杳,懊恼人空老。
粉红题字,寄与分明道。
消息燕归时,辗柔茵、连天芳草。
琐窗孤影,夜卜烛花明,清漏断,月朦胧,挂在梅梢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