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税秋成困茧丝,何如蹂躏互流离。
蚩氓醢鲊人刀俎,屠伯堂皇肉鼓吹。
蚕罢桑条鸣戴胜,年饥鼠壤种蹲䲭。
流亡飘泊天涯遍,身似杨花逐叛儿。
夏税秋成困茧丝,何如蹂躏互流离。
蚩氓醢鲊人刀俎,屠伯堂皇肉鼓吹。
蚕罢桑条鸣戴胜,年饥鼠壤种蹲䲭。
流亡飘泊天涯遍,身似杨花逐叛儿。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至清朝初期社会动荡时期百姓生活的艰辛与苦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痛苦。
首句“夏税秋成困茧丝”,点明了农民在战乱中不仅要承受正常的赋税负担,还要面对因战乱而加剧的生存压力,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境。接着,“何如蹂躏互流离”一句,表达了战争导致的人员流动和生灵涂炭的惨状,形象地描绘了战乱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蚩氓醢鲊人刀俎,屠伯堂皇肉鼓吹”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将战乱中的百姓比作砧板上的鱼肉,被权贵们随意宰割,生动地揭示了社会不公和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同时,也讽刺了那些坐享其成、大肆挥霍的权贵阶层。
“蚕罢桑条鸣戴胜,年饥鼠壤种蹲䲭”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战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蚕事结束,桑树凋零,戴胜鸟的鸣叫似乎预示着丰收的季节已逝去;而鼠类猖獗,表明粮食短缺,百姓生活更加艰难。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生活的困苦。
最后,“流亡飘泊天涯遍,身似杨花逐叛儿”两句,以“杨花”比喻流离失所的百姓,形象地表现了他们四处漂泊、无家可归的境遇。同时,“逐叛儿”一词,既是对战乱中叛乱分子的讽刺,也是对社会动荡根源的一种隐喻。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揭示了战乱对社会和人民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表达了诗人对苦难百姓深切的同情和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君不见石季伦,对案方丈皆公珍。
珊瑚夜光视如土,宁知汨没同埃尘。
又不见李赞皇,平生鼎食满万羊。
中厨烟火宵未冷,诏书趣使趋南荒。
金谷名园委蔓草,平泉荆棘无人扫。
荣华瞬息可柰何,空令过者伤怀抱。
世人积金贻子孙,一朝金尽难复论。
古来天道有好还,君看汉代干公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