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食逢寒食,风声佐雨声。
野坟犹有主,客舍若为情。
家近心逾切,囊空眼便生。
庐山如不过,此去信无名。
旅食逢寒食,风声佐雨声。
野坟犹有主,客舍若为情。
家近心逾切,囊空眼便生。
庐山如不过,此去信无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罗公升的《江州寒食》,描绘了旅途中遭遇寒食节的孤寂与困顿。首联"旅食逢寒食,风声佐雨声",通过写实的手法,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在寒食节这个传统的祭祖日,只能听到风雨声陪伴的凄凉场景。接着的"野坟犹有主,客舍若为情",暗示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野外的荒坟尚有主人祭扫,而他却无处寄托哀思,寓含了漂泊之感。
"家近心逾切",表达了诗人虽然家就在附近,但由于经济条件所限,无法归家,心情更加迫切。"囊空眼便生",则揭示了诗人囊中羞涩,生活艰辛,连眼前的路费都成问题。最后一句"庐山如不过,此去信无名",以假设的方式,表达了如果不能越过庐山(可能象征困难或阻碍),这次的行程将毫无成就,暗含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自己境遇的自嘲。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通过寒食节的特殊情境,展现了诗人身处逆境中的无奈与坚韧,以及对家乡和亲情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