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得一以宁,凝然者卷石。
嵁岩及培塿,异形不异质。
古之能定者,悟此为一极。
春荣秋以悴,一岁百态出。
鸟鸣花落句,此意谁与诘。
所以尼丘人,仁智不废一。
万象此纬经,死灰彼何物。
明发此乎游,参入观水术。
地得一以宁,凝然者卷石。
嵁岩及培塿,异形不异质。
古之能定者,悟此为一极。
春荣秋以悴,一岁百态出。
鸟鸣花落句,此意谁与诘。
所以尼丘人,仁智不废一。
万象此纬经,死灰彼何物。
明发此乎游,参入观水术。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宁静的自然景象,并通过对自然之美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和宇宙本质的深刻领悟。"地得一以宁,凝然者卷石",开篇即设定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在这个宁静的空间里,一切都归于平衡与和谐。"嵁岩及培塿,异形不异质"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形态,尽管外表各异,但本质却是统一的,这种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也隐含着诗人对于生命多样性与本质统一性的思考。
接下来的"古之能定者,悟此为一极",则是说古代智者能够深刻理解这种统一性,将其视作宇宙间最高境界。紧接着的"春荣秋以悴,一岁百态出",展示了自然界中四季更迭、生命生长与衰败的轮回,从而引出了"鸟鸣花落句,此意谁与诘",诗人似乎在询问,这种对生命流转的理解,又有谁能够真正领会呢?
最后两句"所以尼丘人,仁智不废一。万象此纬经,死灰彼何物",则是说在这样的宇宙观中,即使是微末如尘的人,也能保持其仁智之心,而不会因为世事的变迁而失去本真。"明发此乎游,参入观水术",似乎是在描绘诗人如何在大自然中漫步,在流动的水面上观察,寻找生命与宇宙之间的深层次联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世界万象的高度审美和哲学洞见。
仙李当年寓此楼,下楼倏忽已三秋。
每于棋罢閒登眺,搔首浑如天际头。
刻凤主人曾到鲁,邸逢小有话离苦。
重来楼上问何期,日选十三月选五。
五月明朝恰十三,计程三日至清源。
先期不见飞鸿信,予怀渺渺默无言。
安得翩然蚤握手,楼头十日留小有。
如云楼下订前盟,一曲长歌百斗酒。
淮南春翠蔼,幽谷何窈窕。
文章焕国华,风雅矜清妙。
花砖拂瑞烟,梧掖红庭燎。
摇笔扫欃枪,请剑撼苍峤。
错落风雷泣,震荡山鬼啸。
敌气骄秋尘,神龙轶险突。
环玦循无端,瑚琏重清庙。
南国有佳人,北极遥瞻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