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尘练日腊三七,细竹长竿风卷疾。
岁岁荒村守敝庐,家家净扫迎新吉。
扫遍瓦椽及四围,甑中之尘凝不飞。
朝来坐曝茅檐下,垢面相逢仍苦饥。
扫尘练日腊三七,细竹长竿风卷疾。
岁岁荒村守敝庐,家家净扫迎新吉。
扫遍瓦椽及四围,甑中之尘凝不飞。
朝来坐曝茅檐下,垢面相逢仍苦饥。
这首诗描绘了在农历腊月三十七日进行大扫除的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扫过程的忙碌与细致。首句“扫尘练日腊三七”点明了时间背景,腊月三十七日,正是年关将近,人们忙于准备迎接新年之际。接着,“细竹长竿风卷疾”形象地描绘了使用细竹竿快速清扫的情景,竹竿在风力的辅助下,使得清扫更为迅速有效。
“岁岁荒村守敝庐,家家净扫迎新吉”两句,通过对比荒村与家家户户的对比,强调了人们对于新年到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朴素愿望。每年都在简陋的屋舍中度过,但每到年末,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彻底的清洁,以迎接新年的好运。
“扫遍瓦椽及四围,甑中之尘凝不飞”进一步描述了清扫的细致程度,不仅扫过了屋顶的瓦片,连四周都一丝不苟地清理干净,连炊具中的灰尘也凝固不动,可见其用心之深。
最后,“朝来坐曝茅檐下,垢面相逢仍苦饥”则揭示了清扫后的日常生活状态。尽管进行了大扫除,但面对的是贫困的生活,人们在茅檐下晒太阳,即使相逢也难掩困苦与饥饿。这既是对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勤劳与贫穷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扫尘的场景,展现了劳动人民在传统节日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困境之间的对比,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老来不忆旧卿相,独记先辈之高风。
乾嘉之际盛人杰,翘者未易遽数终。
鸿猷何啻冠当代,余绪亦足称儒宗。
维南有洪北朱纪,就中爱我推数公。
谓能负气少屈曲,稍学可作西南雄。
跳丸日月不相守,七十月六衰病翁,眼中腾蹋众年少,睥眠老物真酸穷。
广文官卑不堪说,敢复刺口污与隆。
独惜沈泉负知己,修名不立嗟微躬。
看君用志不龌龊,意气夭矫盘虬龙。
间来相过话畴昔,我亦眉轩神郁蓬。
纷纷余子亦何有,好共前哲争先踪。
旁人笑骂风过耳,吾道与俗殊穷通。
老夫耄矣何所望,儿多教简常嬉冬。
阿羊惩愚颇自励,外慕纵少中未充。
取斯政赖君子国,善事端如利器工。
君今谬许谓可教,勿厌待问频撞钟。
《戊戌生日郑子尹孝廉珍以诗见赠和答》【清·莫与俦】老来不忆旧卿相,独记先辈之高风。乾嘉之际盛人杰,翘者未易遽数终。鸿猷何啻冠当代,余绪亦足称儒宗。维南有洪北朱纪,就中爱我推数公。谓能负气少屈曲,稍学可作西南雄。跳丸日月不相守,七十月六衰病翁,眼中腾蹋众年少,睥眠老物真酸穷。广文官卑不堪说,敢复刺口污与隆。独惜沈泉负知己,修名不立嗟微躬。看君用志不龌龊,意气夭矫盘虬龙。间来相过话畴昔,我亦眉轩神郁蓬。纷纷余子亦何有,好共前哲争先踪。旁人笑骂风过耳,吾道与俗殊穷通。老夫耄矣何所望,儿多教简常嬉冬。阿羊惩愚颇自励,外慕纵少中未充。取斯政赖君子国,善事端如利器工。君今谬许谓可教,勿厌待问频撞钟。
https://shici.929r.com/shici/GGneygn.html
我乡枕山海,物产非一族。
其民事耕耘,鸡豚亦家蓄。
以故莅兹土,往往餍口腹。
使君江南来,牛女纪同宿。
纵少异语言,宁忧隔嗜欲。
胡为怀惠连,俨似堕荒服。
当年两苏公,万里遭斥逐。
蜜蝍朝畏餐,鸺鹠夜闻哭。
此乡岂云然,诙嘲太脱俗。
从来名士瘦,有竹可无肉。
不然钱神悭,终朝煮茗粥。
先生自清癯,何可罪邦域。
诗人好言穷,土风宜实录。
佳句定流传,敝邑受诟辱。
为君参转语,官瘠民乃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