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官场入纳时,乡耆旁午上门追。
请看贫妇通宵织,身上曾无挂一丝。
四月官场入纳时,乡耆旁午上门追。
请看贫妇通宵织,身上曾无挂一丝。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苦妇女通宵工作的艰辛场景。"四月官场入纳时"指的是农民在四月间忙于缴纳官府征收的税粮,而"乡耆旁午上门追"则显示出地方长者或催收人员在中午时分紧逼着农户交纳税粮,反映了当时沉重的赋税和对农民生活的压迫。
接下来的两句"请看贫妇通宵织,身上曾无挂一丝"则聚焦于一个贫困家庭中妇女的不易。夜以继日地纺织劳作,可见其辛勤与不懈努力;而"身上曾无挂一丝"则强调了她极度贫穷,连一丝衣物都无法拥有,这种生存状态令人心酸。
诗人通过对比官府的征税和农妇的艰辛劳作,表现出了对底层民众深切的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平现象的批判。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
江夏无双最擅名,君家群从总能文。
丹枝只为一门种,黄卷仍收再世勋。
天上鸳鸿方接武,眼前驽蹇漫成群。
蜀军自昔锋尤选,一战凭君静楚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