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五首,暴雨初晴楼上晚景·其四》
《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五首,暴雨初晴楼上晚景·其四》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疾雷破屋雨翻河,一扫清风未觉多。

应似画师吴道子,高堂巨壁写降魔。

(0)
翻译
疾雷瞬间打破房屋,大雨如河流倒灌
清风一扫而过,人们并未察觉它的强大
注释
疾雷:快速猛烈的雷声。
破屋:打碎房屋。
雨翻河:形容雨势极大,像河水倒流。
清风:微风或清新的风。
未觉多:没有感觉到它的强烈。
应似:应该如同。
画师:画家。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
高堂巨壁:高大的厅堂或墙壁。
写降魔:描绘降服恶魔的画面。
鉴赏

这段诗歌选自北宋文学巨匠苏轼的《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五首·暴雨初晴楼上晚景》(其四)。此处仅鉴赏该四句。

"疾雷破屋雨翻河,一扫清风未觉多。应似画师吴道子,高堂巨壁写降魔。"

这几句话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过后,天气迅速转晴的景象。首先,"疾雷破屋雨翻河"形象地展示了雷雨来临时的狂猛与惊人之势,仿佛能够将房屋击碎,将河水都掀翻。这场面通过强烈的情感和夸张的手法,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震慑力量。

紧接着,“一扫清风未觉多”则转换了情境,暴雨过后,一阵清新的风吹拂而来,天空迅速晴朗。这里"一扫"二字用得恰到好处,既表达了风的突然和强劲,也描绘出天气变化之快。

最后两句,“应似画师吴道子,高堂巨壁写降魔。”这里借用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名字,将上述景象比喻为画中场景。"应似"表明这番景色宛如吴道子的绘画,既赞美了诗人眼前所见的壮观,也衬托出诗人的艺术造诣。"高堂巨壁写降魔"则进一步描绘出这种画作的宏大和神秘,仿佛能将天上的神灵或恶魔都捕捉在画布之上。

整体而言,这四句诗运用了极为生动的笔触,将自然界的力量与艺术创造的壮丽结合起来,展现了苏轼卓越的文学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春晚客怀 其四

花落春城暮,登临思倍清。
买杯酬宿约,联句足余情。
三峡星河动,九江风浪生。
吾侪似无用,思与白鸥盟。

(0)

客边 其三

飘荡将何倚?
凄凉不自禁。
江湖千里梦,风雨五更心。
游子黄金印,幽人绿绮琴。
渠方汩朝市,吾合老山林。

(0)

吴姬曲 其三

吴姬歌,歌声未转欢情多。
飘然一曲入云去,檐前谁敢呼琵琶?
珍羞如山酒如海,余声袭人无奈何。
无奈何,门外春风题柳花。

(0)

素梅 十三

昨夜朔风吹倒人,梅花枝上十分春。
老夫高卧石窗下,嬴得清香入梦频。

(0)

寓意十首次敬助韵 其六

圣贤不浪出,处士匪怀居。
孔明是何人?
高卧南阳庐。
躬耕良自苦,待时故踌蹰。
所为梁父吟,岂比封禅书?

(0)

素梅 十五

罗浮山下雪三尺,白玉堂前春几分。
岁晏归来诗思好,东风吹散一溪云。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