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军四百数不足,衣甲鲜明好皮肉。
朝游江上簇军营,夜向城头攫人屋。
县官供应间迟速,虎符日日相迫促。
白沙乡兵御奔突,兵家胜负多番覆。
月落荒村鬼夜哭,桥头一矩明于烛。
剪衣谁作招魂曲,铃阁将军睡方熟。
官军四百数不足,衣甲鲜明好皮肉。
朝游江上簇军营,夜向城头攫人屋。
县官供应间迟速,虎符日日相迫促。
白沙乡兵御奔突,兵家胜负多番覆。
月落荒村鬼夜哭,桥头一矩明于烛。
剪衣谁作招魂曲,铃阁将军睡方熟。
这首明代诗人罗洪先的《官军谣》描绘了官军数量少、装备简陋却仍需承担繁重任务的困境。首句“官军四百数不足”,揭示了军队规模的微小;“衣甲鲜明好皮肉”则以讽刺口吻指出军士们衣着破旧,生活艰辛。接下来通过“朝游江上簇军营,夜向城头攫人屋”两句,展现了官军频繁调动,甚至侵扰百姓的残酷现实。
“县官供应间迟速,虎符日日相迫促”反映了官府对军需物资供应的不及时和军令的严苛。而“白沙乡兵御奔突,兵家胜负多番覆”则暗示了战斗的激烈与不确定性,乡兵难以抵挡敌人的冲击,胜负难料。
“月落荒村鬼夜哭,桥头一炬明于烛”营造出战乱后的凄凉景象,夜晚的惨淡光亮反衬出生活的悲苦。最后,“剪衣谁作招魂曲,铃阁将军睡方熟”以对比手法,揭示了将军们的安逸与士兵们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残酷性的深深忧虑和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和鲜明的对比,揭示了明朝官军的艰难处境和战争给社会带来的深重影响,具有强烈的批判意味。
二十青宫吏,成名似者稀。
承颜陆郎去,携手谢娘归。
夜月回孤烛,秋风试夹衣。
扁舟楚水上,来往速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