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台曾奋涂归笔,我亦留花批逆鳞。
早共裂麻沮裴相,晚甘负耒作滕民。
儿斑衣从双旌贵,母绣帘迎万户春。
方拥皇华荒大国,误他多少借留人。
银台曾奋涂归笔,我亦留花批逆鳞。
早共裂麻沮裴相,晚甘负耒作滕民。
儿斑衣从双旌贵,母绣帘迎万户春。
方拥皇华荒大国,误他多少借留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所作,名为《挽葛夫人二首·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怀古抒情的诗歌,其中融入了对历史人物挽葛夫人的赞美和对过往时光的缅绘。
"银台曾奋涂归笔,我亦留花批逆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文学创作和艺术鉴赏的怀念之情。其中“银台”可能指的是古代用来放置文房四宝的桌子,“奋涂”则是指执笔写作的动作。“留花批逆鳞”则是说诗人自己也在评点、品鉴那些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特别是在花卉和装饰艺术上的造诣。
"早共裂麻沮裴相,晚甘负耒作滕民" 这两句描绘了挽葛夫人一生中不同的时期。早年,她与“裂麻”相比,这里可能指的是她在艰苦环境中的坚韧不拔;晚年则甘愿承担起像“负耒作滕民”的重任,形象地表达了她的奉献精神。
"儿斑衣从双旌贵,母绣帘迎万户春" 这两句通过对儿女的描述,表现了挽葛夫人家庭生活的和美与繁荣。儿子的“斑衣”被赋予了尊贵的象征意义,而母亲则在用绣帘装饰家园,以迎接四季更迭中的春天。
"方拥皇华荒大国,误他多少借留人"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国家兴衰的感慨。诗人通过“方拥皇华”来形容一个强盛时期,而“荒大国”则暗示着这样的辉煌不再,“误他多少借留人”则是指那些因为国家的变迁而不得不流离失所的人们,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挽葛夫人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尊崇和个人命运的悲悯。
来躅循未遍,去軨展方遒。
居家翻若客,儿去翁难留。
顷刻蔷薇花,舒英送行舟。
杜鹃如惜别,一雨皆垂头。
后阁待支楹,前园计开畴。
贻书慰老友,来月煎茶谋。
即事有增益,随缘共绸缪。
吾生托性海,安往非虚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