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霜一夜响庭梧,寒色绨袍晚更孤。
暂客未归同旅雁,晚衙不散祗啼乌。
颓垣易补萝千尺,乡思难消酒百壶。
莫课山童理荒秽,故园松菊更荒芜。
清霜一夜响庭梧,寒色绨袍晚更孤。
暂客未归同旅雁,晚衙不散祗啼乌。
颓垣易补萝千尺,乡思难消酒百壶。
莫课山童理荒秽,故园松菊更荒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夜晚独坐庭院,感受着清霜寒色,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思乡之情。首联“清霜一夜响庭梧,寒色绨袍晚更孤”以清霜和寒色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庭中的梧桐在霜夜中发出声响,诗人穿着绨袍,更加感到孤独。颔联“暂客未归同旅雁,晚衙不散祗啼乌”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苦,他如同南飞的大雁,暂时寄居他乡,无法归家;而傍晚的衙门迟迟不散,乌鸦的啼叫更添了几分愁绪。颈联“颓垣易补萝千尺,乡思难消酒百壶”则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无奈,即使颓垣可以轻易修补,但思乡之情却难以用酒来消解。尾联“莫课山童理荒秽,故园松菊更荒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希望不要让山中的孩子去清理荒废的土地,以免勾起对故园松菊更荒芜景象的回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未来的忧虑,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