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潮音入佛耳,薰风句达帝聪。
我已阳喑不语,君无借听于聋。
海潮音入佛耳,薰风句达帝聪。
我已阳喑不语,君无借听于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竹溪再和余亦再作(其三)》。从这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佛学素养与高超的情感表达。
“海潮音入佛耳,薰风句达帝聪。”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波涛汹涌的海洋景象,其中“海潮”指的是海浪声,通过“入佛耳”来形容声音之大,意境开阔。接下来的“薰风句”则是指和顺的风,通过“达帝聪”表明风的声音清晰可闻,宛如能够直达天帝的耳畔。诗人用这样的笔法,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壮丽,也映射出内心对于超脱尘世、达到与宇宙和谐共鸣的向往。
“我已阳喑不语,君无借听于聋。” 这两句诗则显得更加沉思与哲理。诗人自称“我已阳喑”,意指自己已经沉默,不再言语,“不语”表明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世俗。紧接着,“君无借听于聋”则是在劝告或提醒对方,既然我已经选择了沉默,你也不必去寻找一个无法倾听的对象(“聋”在这里比喻那些不愿意或不能理解诗人内心世界的人)。
整首诗通过海潮与风的声音,以及诗人的沉默和对听者的提醒,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沟通的高尚情操。这样的创作,不仅展现了刘克庄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出他对于佛理和自然万物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得句牛女夕,转头参尾中。
青春先入睡,白发不遗穷。
酒社我为敌,诗坛子有功。
缩头先夏鳖,实腹鄙秋虫。
莫唱裙垂绿,无人脸断红。
旧交怀贺老,新进谢终童。
袍鹘双双瑞,腰犀一一通。
小蛮知在否,试问嗫嚅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