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竹溪再和余亦再作·其三》
《竹溪再和余亦再作·其三》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六言诗  押[东]韵

海潮音入佛耳,薰风句达帝聪。

我已阳喑不语,君无借听于聋。

(0)
注释
海潮音:比喻深沉而宏大的声音,可能象征佛法或智慧的启示。
佛耳:指佛的智慧或神圣的存在。
薰风:温暖的春风,象征教化或美好的信息。
帝聪:帝王的智慧或听力,也可指国家的治理能力。
阳喑:公开失声,失去言语能力。
借听于聋:向聋者求教,比喻对无法理解的人解说。
翻译
海潮的声音传入佛的耳朵,和煦的风带来了诗句触动帝王的心灵。
我已经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你无需向聋者寻求倾听。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竹溪再和余亦再作(其三)》。从这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佛学素养与高超的情感表达。

“海潮音入佛耳,薰风句达帝聪。”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波涛汹涌的海洋景象,其中“海潮”指的是海浪声,通过“入佛耳”来形容声音之大,意境开阔。接下来的“薰风句”则是指和顺的风,通过“达帝聪”表明风的声音清晰可闻,宛如能够直达天帝的耳畔。诗人用这样的笔法,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壮丽,也映射出内心对于超脱尘世、达到与宇宙和谐共鸣的向往。

“我已阳喑不语,君无借听于聋。” 这两句诗则显得更加沉思与哲理。诗人自称“我已阳喑”,意指自己已经沉默,不再言语,“不语”表明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世俗。紧接着,“君无借听于聋”则是在劝告或提醒对方,既然我已经选择了沉默,你也不必去寻找一个无法倾听的对象(“聋”在这里比喻那些不愿意或不能理解诗人内心世界的人)。

整首诗通过海潮与风的声音,以及诗人的沉默和对听者的提醒,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沟通的高尚情操。这样的创作,不仅展现了刘克庄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出他对于佛理和自然万物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和孔密州五绝·其四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

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

醉里自书醒自笑,如今二绝更逢君。

(0)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十五无言亭

殷勤稽首维摩诘,敢问如何是法门。

弹指未终千偈了,向人还道本无言。

(0)

元日次韵张先子野见和七夕寄莘老之作

得句牛女夕,转头参尾中。

青春先入睡,白发不遗穷。

酒社我为敌,诗坛子有功。

缩头先夏鳖,实腹鄙秋虫。

莫唱裙垂绿,无人脸断红。

旧交怀贺老,新进谢终童。

袍鹘双双瑞,腰犀一一通。

小蛮知在否,试问嗫嚅翁。

(0)

出都来陈,所乘船上有题小诗八首,不知何人有感于余心者,聊为和之·其八

我诗虽云拙,心平声韵和。

年来烦恼尽,古井无由波。

(0)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二

朱雀街头观阙红,角门东畔好春风。

人家一样垂杨柳,种入宫墙自不同。

(0)

画堂春.风中荷花

荷花含笑调薰风。两情著意尤浓。

水精栏槛四玲珑。照见妆容。

醉里偷开盏面,晓来暗坼香风。不知何事苦匆匆。

飘落残红。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