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李滁州》
《送李滁州》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君于觉路深留意,我亦禅门薄致功。

未悟病时须去病,已知空后莫依空。

白衣卧病嵩山下,皂盖行春楚水东。

谁道三年千里别,两心同在道场中。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chúzhōu
táng / bái

jūnjuéshēnliúchánménbáozhìgōng

wèibìngshíbìngzhīkōnghòukōng

báisōngshānxiàzàogàixíngchūnchǔshuǐdōng

shuídàosānniánqiānbiéliǎngxīntóngzàidàochǎngzhōng

注释
君:你。
觉路:觉悟的道路。
留意:用心。
我亦:我也。
禅门:禅修之道。
薄致功:略有努力。
未悟:还未领悟。
病时:迷惑之时。
去病:去除迷惑。
已知:已经知道。
空后:明白空性之后。
莫依空:不要执着于空。
白衣:指僧人。
卧病:病卧。
嵩山:中国五岳之一的中岳嵩山。
皂盖:古代官员的黑色车盖,这里代指官员。
行春:出行赏景,指官员巡游。
楚水:泛指楚地的河流。
东:东方。
谁道:谁说。
三年千里别:三年的千里分离。
两心:两颗心。
道场:修行的场所或环境。
中:之中。
翻译
你在觉悟的道路上要深深用心,我对于禅修之道也略有努力。
还未领悟时需要去除迷惑,已经明白空性后不要执着于空。
我如白衣僧人病卧在嵩山之下,你如同官员皂盖行走在楚水之东。
谁说我们三年千里相隔,两颗心都同在修行的道场之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题目为《送李滁州》。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别离诗,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彼此精神追求的共同理解。

“君于觉路深留意,我亦禅门薄致功。” 这两句表明诗人和李滁州都在各自的修行道路上努力,互相鼓励,对彼此的精神追求表示理解和支持。这里的“觉路”指的是佛教中的觉悟之路,“禅门”则是禅宗的修炼之道。

“未悟病时须去病,已知空后莫依空。” 这两句强调了在尚未彻底领悟真理之前,要努力去除内心的障碍;而对于已经认识到世间一切如幻泡影的人,则不应再去执着于这些虚无缥缈之物。

“白衣卧病嵩山下,皂盖行春楚水东。”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和李滁州分离时的情景。白居易因病卧床于嵩山之下,而李滁州则带着简陋的行囊(“皂盖”)踏上前往楚地的旅程,沿途春色中越过长江。

最后两句,“谁道三年千里别,两心同在道场中。” 表达了诗人对李滁州即将远去的不舍之情。尽管未来三年内他们可能会相隔千里,但诗人认为他们的心灵仍然能够在共同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相遇。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象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友谊和精神追求的珍视。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和杨龙图芦雁屏

何事高堂秋思生,野芦寒雁画工精。

风前挺立孤根老,云外相从去意轻。

不似丹青能借色,若逢霜月定闻声。

研桑心术都无取,回望江乡计未成。

(0)

冬日游甘露寺

漕河胶舟水流咽,水关著键行者歇。

大江伏槎卧长剑,万顷湿银寒不结。

蓬莱诸仙亦避寒,海门冥冥冻欲坼。

朔风吹晚雁叫空,蓬巷松杉崖石裂。

道人丈室最高处,地炉蒲团稳坐热。

我来乘閒不问道,方床相对无言说。

(0)

送介卿之官金台·其二

渊明去彭泽,斯立佐蓝田。

家近真良便,官閒任左迁。

相望虽百里,此别又三年。

拟办登山屐,从君访洞天。

(0)

同顾广文游西湖

老来多病盍归休,祇为江山得少留。

万顷澄波环胜境,千峰倒影漾中流。

十年两作西湖长,一日同为北牖游。

预约他时官事了,与君重醉百花洲。

(0)

春郊即事

一犁春雨欲平塍,预卜今年穑事成。

天意却愁人意懒,故令布谷苦催耕。

(0)

武夷山中四首·其一

余昔隐屏东,扁舟夹双龙。

浩歌碧云间,万壑生清风。

群仙幔亭宴,玉女双鬓蓬。

夕景落寒岩,照耀金芙蓉。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