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中正,嫫母临妆羞照镜。
三更玉户不挑灯,混融非露当年影。
偏中正,嫫母临妆羞照镜。
三更玉户不挑灯,混融非露当年影。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独特的意境,以嫫母(古代丑女)照镜的场景作为比喻,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纯真和高洁。"偏中正"可能指的是人物品行端正,不偏颇。"嫫母临妆羞照镜"运用了反差手法,以嫫母的丑陋与镜子中的自己形成对比,表达了主人公不愿显露世俗外在之意。
"三更玉户不挑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内敛的氛围,夜晚的寂静和灯火的省略,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宁静和淡泊。"混融非露当年影"则传达出一种超越外貌的内在美,即主人公不愿追求表面的荣华,而是追求一种内在的、不显山露水的高尚品质。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通过个人形象的隐喻,表达出诗人对内心纯净和道德高洁的追求,以及对浮华世态的淡然态度。释子淳的这首诗,语言简洁,意蕴深远,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内在修养的精神风貌。
帝命均劳逸,天工赞纪纲。
渥恩来凤沼,吉日动乌樯。
位应郎官宿,威馀御史霜。
诸曹资倡率,上相待绳匡。
正色吴山悄,清怀浙水长。
当为鲍司隶,行召董贤良。
凛凛科名重,振振士气扬。
明年楚江上,霄汉想鹓行。
阮君江海士,不减嗣宗贤。
酒共名流饮,诗从野客传。
寻山经楚甸,踏雪上吴船。
急景心常惜,冥搜思独玄。
图成辋川上,花忆浣溪边。
窗户山擎月,楼台树接天。
珍藏太史录,剩集小山篇。
何日参佳论,临流思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