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寒吹下银沙,蠹砌穿帘,拂柳惊鸦,轻若鹅毛,娇如柳絮,瘦似梨花。
多应是怜贫困天教少洒,止不过庆丰年众与农家。
数片琼葩,点缀槎丫。
孟浩然容易寻梅,陶学士不彀烹茶。
朔风寒吹下银沙,蠹砌穿帘,拂柳惊鸦,轻若鹅毛,娇如柳絮,瘦似梨花。
多应是怜贫困天教少洒,止不过庆丰年众与农家。
数片琼葩,点缀槎丫。
孟浩然容易寻梅,陶学士不彀烹茶。
这首元代无名氏的《折桂令·微雪》描绘了一幅冬日微雪的景象。开篇以“朔风寒吹下银沙”起笔,形象地写出北风吹过,雪花如银色细沙般飘落的场景。接着,“蠹砌穿帘,拂柳惊鸦”,描述了雪花飘过屋檐,穿过窗帘,轻拂柳枝,连乌鸦也被惊动,动静结合,生动活泼。
“轻若鹅毛,娇如柳絮,瘦似梨花”运用比喻,将雪花比作鹅毛、柳絮和梨花,展现出雪花的轻盈、洁白和清冷之美。接下来的“多应是怜贫困天教少洒,止不过庆丰年众与农家”,诗人认为这微薄的雪是上天对贫苦人家的怜悯,也预示着丰收的到来,富有深意。
最后两句“数片琼葩,点缀槎丫”进一步描绘了雪花落在树枝上的景象,如同几朵琼瑶般的花朵,为寒冬增添了几分雅致。结尾处提到孟浩然和陶渊明两位文人,前者喜爱梅花,后者善于品茶,而此刻的微雪虽少,却也引得他们各自有所感触,增添了诗的艺术魅力。
整体来看,这首词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寓意丰富的象征,展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哲思。
行遍江南,算只有、青山留客。
亲友间、中年哀乐,几回离别。
棋罢不知人换世,兵余犹见川留血。
叹昔时、歌舞岳阳楼,繁华歇。寒日短,愁云结。
幽故垒,空残月。听阁阎谈笑,果谁雄杰。
破枕才移孤馆雨,扁舟又泛长江雪。
要烟花、三月到扬州,逢人说。
枢电光旋。应九五飞龙,大造登乾。
万国冠带,一气陶甄,天眷自古雄燕。
喜光临弥月,香浮动、太液秋莲。凤楼前。
看金盘承露,玉鼎霏烟。梨园。
太平妙选,赞虎拜兕觞,鹭序鹓班。
九奏虞韶,三呼嵩岳,何用海上求仙。
但岩廓高拱,瓜瓞衍、皇祚绵绵。万斯年。
快康衢击壤,同戴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