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云帆泛海垠,空空总未了吾真。
净波悟得如如相,逐浪惭为汲汲人。
苇渡几曾疑太幻,拈花未觉笑何因。
弥陀老佛如相晤,为问方壶那个津。
一片云帆泛海垠,空空总未了吾真。
净波悟得如如相,逐浪惭为汲汲人。
苇渡几曾疑太幻,拈花未觉笑何因。
弥陀老佛如相晤,为问方壶那个津。
此诗以渡海之行,寓言人生哲理。首句“一片云帆泛海垠”,描绘出一幅浩渺无边的大海景象,云帆飘荡于其上,象征着人生的旅途,充满了未知与辽阔。次句“空空总未了吾真”,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探寻,虽历经世事,却始终未能完全领悟生命的真谛。
接着,“净波悟得如如相,逐浪惭为汲汲人”两句,通过对比静水与随波逐流的人,揭示了内心的平静与外在的追求之间的关系。净波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而逐浪则代表了世俗的急功近利。诗人自省,自己是否也过于急切地追求外在的成功与名利,而忽略了内心的真实需求和精神的滋养。
“苇渡几曾疑太幻,拈花未觉笑何因”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虚幻与真实的思考。苇渡象征着生活的平凡与不易,诗人并未对此产生怀疑,而是坦然面对。拈花微笑则是禅宗中的经典故事,诗人在这里似乎在说,真正的智慧并非来自言语或行为,而是在于内心的领悟与觉醒。他并未从这个故事中找到答案,暗示了人生真理的深奥与难以言喻。
最后,“弥陀老佛如相晤,为问方壶那个津”表达了诗人对更高智慧的向往与探索。弥陀老佛代表了佛教中的智慧与慈悲,方壶则可能象征着某种精神上的归宿或解脱之道。诗人仿佛在与这些超凡的存在对话,寻求指引,表达了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与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渡海这一日常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哲学思考,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内心的平静与追求、以及对超越世俗智慧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深刻而独特的洞察。
君不闻昔年天宝全盛时,梨园玉雪千万枝。
君王夜入月宫去,后庭愁损千蛾眉。
银桥阁道相联络,十二阑干倚寒玉。
归来不忆天上游,独记《霓裳羽衣》曲。
沉香燕坐清夜长,流苏宝带悬明榼。
一百五日寒食节,三十六宫明月香。
玉环睡足娇无力,梦绕巫山楚云碧。
六花散作晴云飞,落地琮花晓无迹。
渔阳一夜飞边尘,六龙万里天西巡。
马嵬肠断埋香玉,蜀道天高空白云。
东归坐叹年华暮,遥夜漫漫谁与度。
梨园弟子多白头,满眼新人不如故。
尔来此恨六百年,花开岁岁春风前。
乾坤旧事逐流水,画图却向人间传。
半幅齐纨渺箫瑟,拭眼春风香露湿。
当年画史知几人,曾为君王写无逸。
《题胡廷辉画梨园图》【明·童冀】君不闻昔年天宝全盛时,梨园玉雪千万枝。君王夜入月宫去,后庭愁损千蛾眉。银桥阁道相联络,十二阑干倚寒玉。归来不忆天上游,独记《霓裳羽衣》曲。沉香燕坐清夜长,流苏宝带悬明榼。一百五日寒食节,三十六宫明月香。玉环睡足娇无力,梦绕巫山楚云碧。六花散作晴云飞,落地琮花晓无迹。渔阳一夜飞边尘,六龙万里天西巡。马嵬肠断埋香玉,蜀道天高空白云。东归坐叹年华暮,遥夜漫漫谁与度。梨园弟子多白头,满眼新人不如故。尔来此恨六百年,花开岁岁春风前。乾坤旧事逐流水,画图却向人间传。半幅齐纨渺箫瑟,拭眼春风香露湿。当年画史知几人,曾为君王写无逸。
https://shici.929r.com/shici/8gKFSvr.html
少小乐闲旷,被褐守空山。
白头赋远游,倏已二十年。
箪瓢陋巷居,安得如颜渊。
昨宵偶不寐,忆我南山田。
平生伏腊资,今弃草莽间。
岂无升斗禄,差以慰目前。
妻孥在远道,弃置同云烟。
独念故山下,草屋行将颠。
亦知身后名,未若生前闲。
且复对尊酒,一醉已陶然。
¤
客游五千里,乃得物外交。
朔土天早寒,九月草树雕。
衍公林下秀,要我共登高。
秋风净游氛,流目空云宵。
稍觉怀抱宽,遂忘登陟劳。
古人不可见,俯仰心为焦。
缅怀庐山远,神契栗里陶。
斯人去已远,千年犹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