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堂里王居士,闭眼观心如止水。
水中照见万象空,敢问堂中谁隐几。
吴兴太守老且病,堆案满前长渴睡。
愿君勿笑反自观,梦幻去来殊末已。
长疑安石恐不免,未信犀首终无事。
勿将一念住清虚,居士与我盖同耳。
清虚堂里王居士,闭眼观心如止水。
水中照见万象空,敢问堂中谁隐几。
吴兴太守老且病,堆案满前长渴睡。
愿君勿笑反自观,梦幻去来殊末已。
长疑安石恐不免,未信犀首终无事。
勿将一念住清虚,居士与我盖同耳。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王巩清虚堂》。诗中通过对清虚堂居士王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澄明状态的向往。
“闭眼观心如止水”表达了王居士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就像一潭不起波澜的止水一般。"水中照见万象空,敢问堂中谁隐几"则是通过水面映出的景象,引出了对清虚堂中人是否也能达到这种境界的疑问。
接下来的两句“吴兴太守老且病,堆案满前长渴睡”描绘了一个官员因为年迈与疾病而工作不力、沉迷于长眠的情景。"愿君勿笑反自观,梦幻去来殊末已"是诗人对这位太守的劝诫,希望他不要嘲笑王居士,而应该反省自己,认识到世事如梦,终将过去。
“长疑安石恐不免,未信犀首终无事”表达了诗人对于安石(指北宋时期的政治集团)的担忧,他们虽然貌似平静,但可能难以避免灾难。"勿将一念住清虚,居士与我盖同耳"则是诗人对王巩的提醒,不要让任何杂念留在心中,因为他们两人都追求超脱尘世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苏轼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于精神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