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桥柳映潭,忽见似江南。
风物依然是,登临昔所谙。
犬声寒隔水,山气晚成岚。
留恨无人境,幽奇不尽探。
朱桥柳映潭,忽见似江南。
风物依然是,登临昔所谙。
犬声寒隔水,山气晚成岚。
留恨无人境,幽奇不尽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江南特色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朱桥、柳树、潭水、风物、犬吠、山气等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熟悉又略带遗憾的氛围。
首句“朱桥柳映潭”,以朱红的桥梁与翠绿的柳树倒映在清澈的潭水中,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仿佛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江南水乡之中。接下来,“忽见似江南”一句,不仅点明了地点的相似性,也暗示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深切怀念和向往。
“风物依然是,登临昔所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不变与回忆的深刻。这里的“风物”指的是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致,诗人通过“依然是”表达了对这些美好事物持续存在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登临昔所谙”则表明诗人曾多次在此地游览,对这里的每一处景致都了如指掌,充满了深厚的情感。
后半部分“犬声寒隔水,山气晚成岚”描绘了一幅夜晚的山水图景。远处传来犬吠的声音,隔着水面传过来,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神秘感。而山间的雾气在傍晚时分逐渐形成,缭绕在山间,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这两句通过声音与视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夜晚的清凉与宁静。
最后,“留恨无人境,幽奇不尽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他可能对未能深入探索这片美丽而神秘的自然风光感到遗憾;另一方面,也可能对无法与他人分享这份美好而感到孤独。这两句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个人情感世界的深刻揭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深情回忆与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蔚文关国步,嘉会协阳亨。
尊俎从横列,阶庭揖让升。
燕思鱼在藻,歌和鹿鸣苹。
读法昭谟训,铿金振典刑。
位分天地象,道配日星明。
慨此南荒极,何如一叶轻。
衣冠中土旧,风气四时并。
世变兵戈隔,年饶粟谷登。
圣猷天覆焘,文教日隆兴。
四际归皇极,殊方款舜廷。
乃知王道易,端赖典彝行。
自笑雕虫陋,虚叨佩玉荣。
悬车甘隐伏,扫迹向幽贞。
兴寄羲黄上,情抛稷契能。
敢云疲自逸,其奈眇难胜。
徵牍劳躬致,宾筵荷肃迎。
勉驱衰质朽,仰赞淑仪成。
冠绂惭终累,溪山歉素情。
旅终无一语,何以答干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