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谢屏山吴显父惠歙砚》
《谢屏山吴显父惠歙砚》全文
宋 / 艾性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苍玉光寒篆紫烟,重重封裹到梅边。

得君一片歙溪石,即我终身绵上田。

少达必穿维翰铁,尽穷共守子云玄。

老坡莫遣穷居后,远在茶坑凤咮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èpíngshānxiǎnhuìyàn
sòng / àixìng

cāngguānghánzhuànyānzhòngzhòngfēngguǒdàoméibiān

jūnpiànshízhōngshēnmiánshàngtián

shǎo穿chuānwéihàntiějìnqiónggòngshǒuyúnxuán

lǎoqiǎnqiónghòuyuǎnzàichákēngfèngzhòuqián

注释
苍玉:青玉。
篆紫烟:篆刻紫色烟雾。
重重:层层。
梅边:梅花旁边。
歙溪石:歙溪的石头,可能指珍贵的石材。
终身:一生。
绵上田:比喻美好的田园生活。
少达:年轻时的成就。
维翰铁:比喻艰难困苦。
尽穷:困厄的尽头。
子云玄:子云指扬雄,玄指深奥的学问,此处可能指坚守学问之道。
老坡:苏轼的别号。
穷居:贫困的生活。
茶坑:隐逸之地。
凤咮:凤凰的嘴,象征高贵。
翻译
青玉般的光芒带着冷意,篆刻着紫色的烟雾,层层包裹直到梅花边。
得到你一片歙溪的石头,就等于我一生的田园梦想得以延续。
年轻时必定要经历磨砺,如同穿过维翰铁般坚韧,直到困厄尽头,我们共同坚守道义的深邃。
老坡啊,不要让贫困的生活成为你的终点,记得你还有那远方茶坑前的凤嘴,象征着希望和高洁。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词人艾性夫所作,名为《谢屏山吴显父惠歙砚》。从艺术风格和用字角度来看,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文学造诣。

“苍玉光寒篆紫烟,重重封裹到梅边。”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苍玉"与"紫烟"相结合,显得色彩斑斓且富有层次感,而"重重封裹到梅边"则是作者巧妙地借景抒情,将内心的情感通过外在景物的描绘来表达。

“得君一片歙溪石,即我终身绵上田。” 这两句诗中,"得君一片歙溪石"中的"歙溪石"通常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代表珍贵与坚实。这里的"即我终身绵上田"则表达了一种对这份珍贵物品的珍视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少达必穿维翰铁,尽穷共守子云玄。” 这两句诗中,“少达”指的是年轻时期的抱负与追求,而"必穿维翰铁"则是比喻着坚持不懈地去实现这些理想。后半句“尽穷共守子云玄”表达了即便是在贫困中,也要保持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守护。

“老坡莫遣穷居后,远在茶坑凤咮前。” 这两句诗则是作者对于晚年的生活态度的一种表达。"老坡"指的是年迈之时,而"莫遣穷居后"则是在说即便是在贫困的环境中,也不需要过多的奢望和改变。"远在茶坑凤咮前"这一句,则是对一份平静生活状态的向往。

总体来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于精神追求、理想坚持以及晚年平淡生活态度的一种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这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文化修养,也反映出他对生活、对未来所持有的积极且乐观的态度。

作者介绍

艾性夫
朝代:元

猜你喜欢

湘中四咏·其四锦鸡

暖风晴日融春昼,闲看花阴鸡吐绶。

绮縠都将彩羽妆,红丝不待金针绣。

叠叠胭脂缕缕金,龙纹盘错凤纹深。

凭谁剪作鸳鸯带,雅称佳人翡翠衿。

(0)

入峡二首·其一

黄牛庙下水如弦,白狗峡中数尺天。

百丈牵春上巴蜀,岩花无数照江船。

(0)

徐雨山寄莲花

秋风吹皱银塘水,小雨芙蓉不胜洗。

谁拣新红折得来,不怕绿芒伤玉指。

烟丝有恨自悠扬,相惹相牵短复长。

双头并作幽修语,一夜露痕黄粉香。

我有银瓶秋水满,君心不似莲心短。

绿房结子为君收,种向明年应未晚。

(0)

无题四首·其二

一夜泠风入翠幢,梦魂长是绕湘江。

香螺脱厣烟生幄,豆寇含胎蝶满窗。

碧岫台空云雨断,绛河星动女牛双。

牢愁得似秦城远,几日重围未肯降。

(0)

题周进士古木清猿图

昔从锦城来,却过愁猿道。

千崖万嶂不可闻,此中哀怨令人老。

况是西江秋水来,冲波逆折鸣风雷。

攀萝涉水苦难度,腾枝抱子俱萦回。

空林阴阴不知处,前惊后呼若相语。

正当绝险陵天梯,揽辔听来泪如雨。

君不见蚕丛开国通秦关,六龙西幸仍跻攀。

猿声鸟道有如此,一为长歌《行路难》。

(0)

宫中词

宫中杨柳戏青娥,不见葳蕤舞凤过。

怪底东风不相忘,隔墙吹送落花多。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