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乞巧候天孙,月转参横不掩门。
拙癖病来逾自爱,卧陪孤影度黄昏。
邻家乞巧候天孙,月转参横不掩门。
拙癖病来逾自爱,卧陪孤影度黄昏。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一个病中的诗人与月亮相伴的情景。诗中“邻家乞巧候天孙”一句,借用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暗示了七夕节的传统习俗——向天上的仙女求取心灵手巧。然而,诗中的主角却因病无法参与这些活动,只能独自面对月光。
“月转参横不掩门”描述了月亮逐渐西移,参星(北斗七星之一)也已升起,夜深人静之时,主人公并未关上房门,可能是为了更好地欣赏月色,或是对自然美景的痴迷超出了对身体健康的顾虑。
“拙癖病来逾自爱”则透露出诗人因病而更加珍视自己的独特性或癖好,或许是对某种艺术、文学、哲学的执着追求,即使在病痛中也不愿放弃。这里的“拙癖”并非贬义,而是指一种不随波逐流、坚持自我特性的态度。
最后一句“卧陪孤影度黄昏”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孤独地躺在床上,与月光下的身影相伴度过漫长的黄昏时光。这一场景既表达了病中人的寂寞,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状态的独到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病中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以及对生活独特价值的深刻体悟,充满了哲思与美感。
书来意万千,隔此纸一重。
持剪手自发,尚恐读易穷。
向来喜夜书,灯花剔幢幢。
墨淡字断续,体势殊未工。
实亦无所语,但道无恙侬。
欲知许时事,丁宁寻欢悰。
生理本可笑,日对蓬发僮。
甚思逐春游,出门成孤踪。
正月月圆时,斜街鼓鼕鼕。
二月月圆时,我在官学中。
诗就还独吟,书史颇亦攻。
署中时来云,某日当趋公。
赁车便应去,车声何玲珑。
友朋有几人,旬馀或相逢。
笑谈破无俚,神情总悤悤。
说归渐可厌,画饼饥岂充。
回头看庭树,谁能送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