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门掩绿苔,树下绝尘埃。
偶赴高僧约,旋知长者来。
云山堪眺望,车马必裴回。
问以何为待,惭无酒一杯。
衡门掩绿苔,树下绝尘埃。
偶赴高僧约,旋知长者来。
云山堪眺望,车马必裴回。
问以何为待,惭无酒一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净幽静的山林景象。"衡门掩绿苔,树下绝尘埃"两句,通过对庭院和树下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一个被自然覆盖、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偶赴高僧约,旋知长者来"则表明诗人应邀前往拜访高僧,但转瞬间便得知长者已到达,这里的“长者”可能指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僧侣或是有道之士。
"云山堪眺望,车马必裴回"两句,诗人在仰望云雾缭绕的山峦时,感慨于来访者一定会带着敬仰之心返回。最后一句"问以何为待,惭无酒一杯"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款待远来的长者的遗憾和歉意,因为没有准备好相应的礼遇,如同缺少了一份简单的欢迎仪式——即便是一杯酒也未能准备。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高洁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无法如愿款待尊者的失落与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