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无成见存,信步随往还。
有梁且踰涧,得径聊入山。
山人好筋骨,气候似忘寒。
灌芋沙田旁,足赤衣裳单。
递行及高阜,俯见城如丸。
比屋方晚炊,日气烟相攒。
孤塔何自骄,与山争巑岏。
忽荡空钟声,散我愁漫漫。
本无成见存,信步随往还。
有梁且踰涧,得径聊入山。
山人好筋骨,气候似忘寒。
灌芋沙田旁,足赤衣裳单。
递行及高阜,俯见城如丸。
比屋方晚炊,日气烟相攒。
孤塔何自骄,与山争巑岏。
忽荡空钟声,散我愁漫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北郊时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生活之趣。
首句“本无成见存,信步随往还”表达了诗人不带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随意行走,随心所欲的态度。接着,“有梁且踰涧,得径聊入山”描述了诗人穿过了小桥,跨过山涧,找到了一条小路,决定深入山中探索的情景。
“山人好筋骨,气候似忘寒”描绘了山中人的健壮体魄,以及他们对寒冷的淡漠态度,展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灌芋沙田旁,足赤衣裳单”则通过芋田旁的景象,展现了简朴而自然的生活状态,衣裳单薄却充满生机。
“递行及高阜,俯见城如丸”描绘了诗人登上高地,俯瞰下方城市如小球的景象,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比屋方晚炊,日气烟相攒”则通过傍晚炊烟袅袅的画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孤塔何自骄,与山争巑岏”以一座孤塔与山峰相对,自傲的姿态,反衬出山的雄伟与自然的伟大。“忽荡空钟声,散我愁漫漫”则是诗人听到空中的钟声,心灵得到了释放,愁绪随之消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和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北郊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