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云叆叇,送行人、变作阳关一段。
万水千山吴地尽,那更煖鸣隔岸。
树老先红,橙新尚绿,不觉秋容换。
肯如鹿豕,终朝有聚有散。
自叹廿载支离,唇痴吻钝,焚却君苗砚。
且喜逢公,清兴发、醉把茱萸细看。
桂枻仍开,松扉又闭,何事堪云善。
归心急也,料应非石难转。
巫云叆叇,送行人、变作阳关一段。
万水千山吴地尽,那更煖鸣隔岸。
树老先红,橙新尚绿,不觉秋容换。
肯如鹿豕,终朝有聚有散。
自叹廿载支离,唇痴吻钝,焚却君苗砚。
且喜逢公,清兴发、醉把茱萸细看。
桂枻仍开,松扉又闭,何事堪云善。
归心急也,料应非石难转。
这首《百字令·送别周證山先生步韵》由清代诗人石洢所作,以细腻的情感和深沉的意境描绘了送别的情景。
首句“巫云叆叇”描绘出巫山云雾缭绕的景象,为送别增添了一抹神秘与哀愁。接着“送行人、变作阳关一段”,将送别的场景比作阳关三叠的音乐,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离别的不舍。
“万水千山吴地尽,那更煖鸣隔岸。”描述了送别者对远方的牵挂,即使朋友离去,心中的温暖与关怀依然跨越千山万水,直至彼岸。此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树老先红,橙新尚绿,不觉秋容换。”通过自然界的季节更替,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肯如鹿豕,终朝有聚有散。”鹿豕象征着自由与束缚,此句表达了对相聚与分离的无奈与接受,体现了人生的复杂与矛盾。
“自叹廿载支离,唇痴吻钝,焚却君苗砚。”诗人自述多年漂泊,言语笨拙,甚至不惜销毁与友人共有的物品,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不舍。
“且喜逢公,清兴发、醉把茱萸细看。”在与友人的重逢中,诗人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借酒浇愁,细细品味茱萸的香气,以此寄托对友情的怀念与珍惜。
“桂枟仍开,松扉又闭,何事堪云善。”桂花树依旧开放,松门再次关闭,这样的循环往复,似乎预示着人生的轮回与不变。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归心急也,料应非石难转。”诗人急于返回,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同时也暗示了对改变的渴望与无奈。
整首词以送别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时光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晴江衮衮东流,为谁流得新愁去。
新愁都在,长亭望际,扁舟行处。
歌罢翻香,梦回呵酒,别来无据。
恨荼吹尽,樱桃过了,便只恁、成孤负。
须信情钟易感,数良辰、佳期应误。
才高自叹,彩云空咏,凌波谩赋。
团扇尘生,吟笺泪渍,一觞慵举。
但丁宁双燕,明年还解,寄平安否。
夫子贤尧舜,老彭尝窃比。
郯子及师襄,下问曾不耻。
河汾一书生,自谓圣复起。
西京投阁士,敢与孟轲齿。
古人取名廉,后人取名侈。
谁知今人中,复见古君子。
方君帅南越,千载少伦拟。
燕居榜师吴,一谦具四美。
隐之经石门,得名一杯水。
伯始万事优,可但清而已。
官曹服公德,廉仁革贪鄙。
民俗陶公化,淳厚胜奸宄。
蛮獠畏公威,折箠制千里。
老猾惮公明,束手敢干纪。
三城有馀力,一堂仍旧址。
裘带自清閒,宾僚多燕喜。
惟昔开元相,勋业照青史。
胸蟠活国计,试手曾向此。
我公廊庙具,劳外亦久矣。
尺一趣归装,高蹈广平轨。
抱琴历高峰,拂石就晚阴。
空山对摇落,怀哉千古心。
无复西郊访绮罗,任教佳景去如梭。
残杯冷炙何曾梦,乱絮飞花积渐多。
举世尽从忙里过,几人能共醉时歌。
不辞作意营春事,急雨狂风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