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头非尘寰,一舍谁所茇。
轩眉玉霄近,按指沙界豁。
万山纷累块,众水眇聚沫。
来云触石回,去鸟堕烟没。
向无超俗缘,兹路讵可越。
偕行木上坐,同我證解脱。
峰头非尘寰,一舍谁所茇。
轩眉玉霄近,按指沙界豁。
万山纷累块,众水眇聚沫。
来云触石回,去鸟堕烟没。
向无超俗缘,兹路讵可越。
偕行木上坐,同我證解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题为《题径山凌霄庵》的作品,描绘了径山凌霄庵周围的自然景色和超凡意境。首句“峰头非尘寰”表达了庵所在之地高洁超脱于世俗的氛围,暗示着庵内修行生活的清静。接下来的“一舍谁所茇”进一步强调此处的孤寂与隐逸。
“轩眉玉霄近,按指沙界豁”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容庵宇仿佛接近天庭,修行者的禅定使人心境开阔。诗人以“万山纷累块,众水眇聚沫”描绘山峦层叠、水流细小的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渺小与庵宇的崇高。
“来云触石回,去鸟堕烟没”描绘云雾缭绕、飞鸟消失在烟霭中的动态画面,增添了神秘感。诗人感慨“向无超俗缘,兹路讵可越”,表达出没有超越世俗的心性,这样的道路难以跨越,暗示出修行之路的艰难。
最后两句“偕行木上坐,同我證解脱”表达了诗人与同伴一同在树上静坐,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体现了佛教禅修的意境。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修行体验,传达出对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