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有罗浮客,临流眠白云。
海峰帆外接,江影树中分。
萝户春常闭,林香昼自焚。
月明岩畔石,遥礼大茅君。
闻有罗浮客,临流眠白云。
海峰帆外接,江影树中分。
萝户春常闭,林香昼自焚。
月明岩畔石,遥礼大茅君。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罗浮山的神秘客人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位山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首句“闻有罗浮客”,开门见山地引出主题,点明了诗中的主角是一位居住在罗浮山的客人。接着,“临流眠白云”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这位客人的生活方式——他选择在靠近流水的地方安眠于白云之间,这样的生活充满了自由与超然。
“海峰帆外接,江影树中分”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视野,将读者带入一个辽阔的自然景观之中。海峰与帆船相连,江水倒映着树木,构成了一幅壮丽而又静谧的画面,体现了大自然的广阔与深邃。
“萝户春常闭,林香昼自焚”则聚焦于山中生活的细节。春日里,山间的门户常常紧闭,但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林木香气,似乎在白天里就能感受到夜晚的静谧与祥和。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山中生活的独特之处,也暗示了山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最后,“月明岩畔石,遥礼大茅君”两句,以月光下的岩石作为背景,描绘了山人对传说中神仙的敬仰之情。通过遥遥的礼拜,表达了对自然与超凡力量的敬畏与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罗浮山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超脱之境,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超凡力量的敬畏之情。
风尘燕市,与渐离诸客,垆头击筑。
放逐归来停锦缆,烟景苍凉满目。
晓埭趋鼯,荒畴骨葛,赋语应难读。
故人重见,自伤髀已生肉。
华发镜里萧森,瘦筇短褐,羞对东篱菊。
二十六年缘底事,偏记西湖僧屋。
杨柳堤长,芙蓉溪冷,且饱芜菁粥。
红桥客散,日斜同倚修竹。
屐痕带雪,看千人坐上,苔纹似绣。
茶灶枫林随意歇,徙倚好娱清画。
主簿祠荒,生公石老,崩壑疏寒宝。
销沉霸业,尚传神虎悲吼。
麋鹿群走苏台,阖闾葬处,宿莽浓烟凑。
谁划剑池通海眼,铁壁千寻决溜。
晋代风流,吴宫花草,塔影斜阳后。
短箫横笛,墓前明月依旧。
五月园林,琵琶熟、雨肥云涨。
莽回顾、阖庐千载,山川无恙。
我自江湖慷以慨,君方颜谢凌而上。
好词头、百琲夜珠圆,争来饷。风片细飞花漾。
蝶闲过,莺孤唱。借一觞一咏,侑之名酿。
懒似嵇生林下锻,老思灵寿山中杖。
剩惊魂、前路有谁怜,髡钳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