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海天秋,回帆沪渎游。
银墙蕃客肆,金管美人讴。
夜火翻龙窟,朝烟接蜃楼。
十洲轮舶萃,凝望转生愁。
鹤唳海天秋,回帆沪渎游。
银墙蕃客肆,金管美人讴。
夜火翻龙窟,朝烟接蜃楼。
十洲轮舶萃,凝望转生愁。
这首清朝诗人邱晋成的《上海》描绘了一幅海天鹤鸣、归航沪渎的秋日画卷。首句“鹤唳海天秋”以鹤声点明季节,渲染出辽阔海天的寂寥氛围。次句“回帆沪渎游”则写出船只归来,游历沪渎的情景,透露出诗人对上海的亲近与向往。
“银墙蕃客肆”描绘了上海繁华的市井景象,银色的城墙象征着城市的富丽堂皇,而“蕃客肆”则暗示着国际交流与多元文化。“金管美人讴”进一步描绘了音乐歌舞的场景,美人歌唱,丝竹悠扬,增添了都市的热闹与活力。
“夜火翻龙窟,朝烟接蜃楼”通过夜晚的灯火和早晨的炊烟,展现出上海的昼夜交替,以及如梦如幻的海市蜃楼,富有诗意。最后一句“十洲轮舶萃,凝望转生愁”,诗人望着汇集各地的船只,心中涌起的是对未知的遐想和淡淡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上海的风貌,既有都市的繁华,又有诗人内心的思绪,展现了清代文人眼中的上海景象。
高阁凌霄,长坂掣练,正逢竞渡芳游。
遥指旌旗,回旋三两龙舟。满湖烟景齐收。
沸笙歌、乱逐中流。锦波荡桨,春雷叠鼓,作势昂头。
当年阑槛,种柳依依,醉翁陈迹,鸿雪空留。
青山无恙,哀弦豪竹都休。
罗绮云稠,笑无端、极目凭楼。惹闲愁。
几多鳞爪,惊起沙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