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溪岩杂咏·其二》
《溪岩杂咏·其二》全文
元 / 清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一钁足生涯,居山道者家。

有功惟种竹,无暇莫栽花。

水碓夜春米,竹笼春焙茶。人间在何处?

隐隐见桑麻。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道者的简朴生活与精神追求。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道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

首句“一钁足生涯”,简洁明了地揭示了道者的生活方式——仅以一把锄头为伴,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接着,“居山道者家”进一步点明了其隐居的身份和生活环境,暗示了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

“有功惟种竹,无暇莫栽花。”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道者的生活情趣。他将精力倾注于种植竹子,认为这是他劳作的成果,而对栽花则显得有些不屑或无暇顾及,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独特理解和价值取向。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质,这或许也是道者所追求的精神境界的体现。

“水碓夜春米,竹笼春焙茶。”这两句描绘了道者日常生活的两个片段:夜晚,水碓磨米,春日里,竹笼烘焙茶叶。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道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也暗示了他对自然循环和季节更替的敏感与尊重。水碓和竹笼都是利用自然之力进行劳作的工具,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间在何处?隐隐见桑麻。”最后两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泊心境。道者似乎在问自己,真正的“人间”在哪里?在那隐约可见的桑麻之间吗?这种疑问既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探索,体现了道者对精神自由和心灵归宿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道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哲学。

作者介绍

清珙
朝代:元

(1272—1352)元僧。常熟人,字石屋。俗姓温。住当湖之福源。尝作偈云:“拾得断麻穿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后退居霅溪西之天湖,吟讽自适。有《石屋诗集》。
猜你喜欢

同年胡前冈母恭人八十寿诗·其二

解愠风初至,承欢月正舒。

节催长命缕,年数后天书。

俨席纷华佩,克闾献瑞珠。

只输青鸟宴,人世渺难知。

(0)

题云储洞梦楼

黄叶铺阶枕碧溪,白云深处不闻鸡。

廿年尘土俱閒梦,肯受山灵幻境迷。

(0)

二月二日子约席上玩雪同咏二首·其一

今年逢闰讶春迟,积霰凝晖似腊时。

杨柳何因飞早絮,梅花浑已拂残枝。

(0)

月映霜华夜最清凤箫吹出断肠声却怜楚客浮湘意不似萧郎弄玉情

月落吴宫夜欲分,笙歌一曲不堪闻。

凡心也解非仙骨,漫说乘鸾向彩云。

(0)

答施平叔寄示诗刻

解官聊得遂吾初,华省荣名并是虚。

遥忆岘山同调客,每从苕水怅离居。

兵戈乱后音书少,零落平生故旧疏。

展诵新编怀往事,萍踪一散十年馀。

(0)

送大司马唐公龙养母还山

司寇表陈情,君王诏许行。

言归拜家庆,从此谢台衡。

后乘遵鸿渚,前旌举凤城。

谢安卧东野,疏广饯西京。

八座夫人宠,三迁令母名。

有怀桑景暮,无恙板舆轻。

偕隐文焉用,閒居赋早成。

丛萱当户发,新笋傍船迎。

赠是山公杖,贻非颖叔羹。

寿觞歌白雪,扇枕及朱明。

一奏循陔咏,都令乡思生。

朝来散孔席,余亦返柴荆。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