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第争推重,谁怜此客寒。
擘天一龙怒,坐井万蛙看。
当道论才贱,名山得地宽。
江河与沟浍,异日孰先乾。
科第争推重,谁怜此客寒。
擘天一龙怒,坐井万蛙看。
当道论才贱,名山得地宽。
江河与沟浍,异日孰先乾。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科举制度下个人命运的感慨与反思。首句“科第争推重,谁怜此客寒”描绘了科举时代,众多士子为了功名地位而激烈竞争的场景,同时暗含了对那些在寒苦中挣扎的士子们的同情。接下来,“擘天一龙怒,坐井万蛙看”运用比喻手法,将个人的命运比作天际的巨龙与井底的青蛙,形象地展示了个人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的渺小与无奈。
“当道论才贱,名山得地宽”则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评价标准的不满,认为在官场或主流社会中,才华往往被低估,而那些远离尘嚣、隐居名山的人却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对比强调了不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与差异。
最后,“江河与沟浍,异日孰先乾”以自然界的河流与小溪为喻,暗示了无论个人身处何种环境,最终都能达到某种成就或目标,但时间的先后顺序难以预测。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社会评价以及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虎头有三绝,丹青尤擅长。
崇峰腾碧霭,断岸跨朱梁。
萝结藏真馆,花明屏息房。
广成参道诀,黄石悟心方。
琼树依岩末,青芝立涧傍。
山童持玉简,羽客佩琳琅。
应见游麋鹿,翱翔起凤凰。
丹梯萦百折,仙路夐非常。
泉落众山雪,虹飞千锦张。
设施神秀发,点缀韵清扬。
金石归天府,璠玙岂雁行。
应知还聚散,今再属珍藏。
夙觏仍非偶,悠然入化乡。
怀痾苦无悰,抚节惊岁暮。
淹留属休告,宁复婴物务。
幽人偶相赏,萧散随所遇。
寒郊联骑出,崇冈时延驻。
山家如可即,鸡犬隔烟雾。
举鞭问樵丁,始识林下路。
亭榭歘轩敞,岩壑郁盘互。
主人能爱客,何必论雅素。
浊醪散襟颜,池鲜足供具。
虽非穷胜践,政自得野趣。
日夕归影乱,岚霏袭衣裾。
鸣驺慎毋前,悠然望江树。
写兰以左笔为难,此图笔笔皆向左。
香风一夕从西来,数片湘云忽吹堕。
天真满前呈烂熳,晴烟低叶分娿娜。
紫茎缥缈散曾华,翠带交加藏侧朵。
初观骇目若零乱,缔视凝神还帖妥。
想翁落笔风雨疾,不待解衣盘薄裸。
但觉书纸如书空,唯知有兰那有我。
胸中所在皆众芳,变化纵横无不可。
他人一二已云多,翁今能事一何夥。
嗟予作画虽不能,知兰之趣亦颇颇。
再观品题惊绝倒,照眼骊珠十六颗。
清气袭人肌骨寒,手之不置行与坐。
陶君珍重秘藏之,玉轴牙签善封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