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色满征衣,行人在翠微。
不缘幽径引,真被乱山围。
露重林稍滴,云轻水面飞。
天涯知近远,但望夜郎归。
晓色满征衣,行人在翠微。
不缘幽径引,真被乱山围。
露重林稍滴,云轻水面飞。
天涯知近远,但望夜郎归。
这首明代诗人潘希曾的《晓发大田》描绘了一幅清晨出行的画面。首句“晓色满征衣”,以晓色渲染出清晨的氛围,暗示出行者的早起和旅途的艰辛。"行人"二字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他身着征衣,踏上旅程。
"在翠微"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翠微山色环绕,透露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自然美,同时也暗含道路的崎岖与曲折。“不缘幽径引,真被乱山围”两句,写出行者并非有意选择偏僻小路,而是山路蜿蜒,自然将他包围,展现了旅途的意外与艰难。
“露重林稍滴,云轻水面飞”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湿润的露水从树林间轻轻滴落,以及轻盈的云朵在水面飘过,这些动态细节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也寓言了诗人内心的起伏不定。
最后,“天涯知近远,但望夜郎归”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期待和对归家的渴望,虽然身处天涯,但仍心系故乡,希望早日结束旅程,回到亲人身边。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富有画面感,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兰玉庭阶,秋风吹绿宜男草。
高堂拂晓绣帘开,庆事知多少。云外飞来青鸟。
报西池、瑶仙降早。金炉喷篆,宝蜡腾辉,祥烟缥缈。
醉倚蟠桃,洞天春色人难老。
屏间笑语簇钗金,膝下宫袍绕。更道莺迁近了。
看还朝、风光又好。版舆先路,宝马鸣珂,帝城春晓。
夜永香残,疏檐外、潇潇寒雨。
正衣篝微润,罗裘无侣。
灯焰昏沉孤馆内,梨花寂寞重门里。
被斜风、吹折一天秋,敲窗纸。声点滴,铜壶水。
丝散乱,垂杨缕。尽欹眠无寐,屏山遍倚。
旅况暗惊南浦别,故人谩想西窗语。
况计程、芳草暗天涯,春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