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达世所慕,弃捐时共伤。
朝登天子陛,夕下尚书堂。
邻里不知故,相随上河梁。
扬铃望九山,指顾忽在傍。
山灵讶我归,猿鹤亦徊偟。
江海云鸿下,高冈威凤翔。
兹理诚坦然,何必挠衷肠。
荣达世所慕,弃捐时共伤。
朝登天子陛,夕下尚书堂。
邻里不知故,相随上河梁。
扬铃望九山,指顾忽在傍。
山灵讶我归,猿鹤亦徊偟。
江海云鸿下,高冈威凤翔。
兹理诚坦然,何必挠衷肠。
这首明代诗人顾清的诗《祝参议鸣和以诗问讯次韵答之》描绘了主人公在仕途上的荣辱变迁。首句“荣达世所慕”,表达了世人对显赫地位的普遍向往。然而,“弃捐时共伤”,又暗示了这种荣华富贵并非永恒,难免有失落之时,引人共鸣。
“朝登天子陛,夕下尚书堂”形象地展现了从高位骤然跌落的戏剧性,邻居们对此惊讶不已,纷纷跟随他前往新的居所。“扬铃望九山,指顾忽在傍”运用动作描绘出主人公在新环境中寻找方向的场景,山灵与猿鹤的反应则增添了神秘与哀婉的气氛。
“江海云鸿下,高冈威凤翔”象征着人生的起落无常,如同江海中的鸿雁和高冈上的凤凰,各有其境遇。最后两句“兹理诚坦然,何必挠衷肠”传达出诗人内心的豁达,认为人生的起伏本是常态,无需过于纠结于个人得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寓言般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孟秋月过望,祝融御早旋。
况度处暑节,残暑应已蠲。
迩日热稍剧,转觉苦歊烦。
炎官恣婪尾,白帝疑无权。
轻风纵送爽,赤日势正晅。
亦知匪久长,有如深春寒。
时令苟不协,孜孜心鲜安。
或谓借郁蒸,坚好益大田。
今秋兆已佳,宜旸穫倍焉。
或谓当秋热,恐有疾病人。
已嫌意靡适,更听言两端。
至理契中庸,因悟为君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