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德祐二年岁旦二首·其一》
《德祐二年岁旦二首·其一》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0)
注释
空泪垂:白白地落泪。
日:代指皇帝。
天:亦代指皇帝。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jīng)旗。
翻译
赤手空拳,难酬报国雄心;遇见朋友,只能流流眼泪。
日思夜想,一心恢复中国;弱肉强食,古今不免同慨。
天颜不远,还能盼望得见;苍苍者天,可能预见未来?
朝朝暮暮向南膜拜祷告,但愿重见大宋旌旗回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郑思肖所作的《德祐二年岁旦二首(其一)》中的一节。从内容上看,它表达了诗人在国家危难之际,内心充满悲愤与无奈的情感。"力不胜于胆",形象地揭示了力量的不足和勇气的匮乏,暗示了诗人面对强敌时的无力感;"逢人空泪垂"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哀痛和对国事的忧虑。

"一心中国梦",这里的"中国梦"指的是诗人对于恢复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深深渴望,体现了他的爱国之情;"万古下泉诗"可能暗指屈原的《离骚》等忧国忧民的诗歌,表达对先贤精神的追慕。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通过写实与设问,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朝朝向南拜"则是对南宋朝廷的忠诚和期待,希望能亲眼看到汉家(指宋)的旌旗,象征着国家的复兴。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在国破家亡之际的坚韧与执着,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和对过去的怀念。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洞仙歌.秋砧

金风玉露,已天时无暑。素练家家动砧杵。

绣窗间、忽听清响愁人,声正急,吟对银釭不语。

苏城征路远,凉夜丁冬,仰见双星自心苦。

待捣碎离情、可奈情坚,春蒽倦、音传何许。

但愿取、长缨击楼兰,莫负却、闺中此宵凄楚。

(0)

齐天乐.清明后风雨不已,惜花感赋

晓帘不散金猊篆,凭栏为谁凝伫。

镜里姿容,人间离别,旧恨新愁如许。斜阳欲暮。

记一剪东风,绿窗眉妩。

怎似而今,作成疏影断肠谱。

垂阳池上弄碧,袅千丝踠地,不遭春妒。

春本多情,花偏易落,毕竟芳年谁误。潇潇细雨。

向嫩叶残英,十分调护。语燕归来,旧巢知在否。

(0)

虞美人.有感

满枕潇潇今夜雨。人共孤灯语。凤凰台畔乱香红。

只到寻常烟月、竟匆匆。江上莼丝秋未采。

莫怨朱颜改。吴山几曲碧漫漫。

还有许多风景、待人看。

(0)

百字令.海棠

彩丝谁绾,似红儿待聘,锦帏春锁。

粉本燕支争画到,无比轻盈婀娜。

弱不经风,娇还带雨,春有痕难裹。

玉纤摘去,绛雪飞上钗朵。

早又时节中和,清明渐近,香减熏奁火。

欲系好春无气力,迟日恹恹低亸。

残梦初徊,宿酲犹倦,判得销魂我。

高烧银烛,夜深休放花卧。

(0)

蝶恋花.暮春

杜宇啼残春又暮。午梦初回,宝篆笼香雾。

惟祝东君须少住。莫教容易催归去。

一院飞花兼落絮。雨雨风风,断送春如许。

倚遍阑干无意绪。满怀愁思和谁语。

(0)

风入松

孝娥千里远寻亲。生死几艰辛。

玉碑已现闺英傍,彊归来、伴结佳人。

赋茗久钦黑齿,颂椒同步青云。蜃楼海市幻中因。

意蕊艳翻新。胸中块垒消全尽,羡蛾眉、有志俱伸。

千古兰闺吐气,一枝筠管神通。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