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星发洛城,城中歌吹声。
毕景至缑岭,岭上烟霞生。
草树饶野意,山川多古情。
大隐德所薄,归来可退耕。
侵星发洛城,城中歌吹声。
毕景至缑岭,岭上烟霞生。
草树饶野意,山川多古情。
大隐德所薄,归来可退耕。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征途中经过缑岭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寄托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侵星发洛城,城中歌吹声。”这里“侵星”意味着夜色渐浓,星辰即将出现,而“洛城”的提及则是古人常用来指代都城的名称。诗人在这两句中描绘了一个夜幕降临之际,都城中依然歌声与吹奏之声相闻,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和文化氛围的画面。
“毕景至缑岭,岭上烟霞生。”随后诗人登上了缑岭,这里的“毕景”意味着景色尽收眼底,而“岭上烟霞生”则是对山岭之巅云雾缭绕的美丽描写,表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变化无穷。
接下来的“草树饶野意,山川多古情。”诗人通过对草木和山川景观的情感寄托,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深厚情感。这里的“饶”字有着丰富、宽广的意思,而“古情”则是指那些蕴含历史沧桑的深远情愫。
最后两句,“大隐德所薄,归来可退耕。”诗人借助“大隐”一词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这里的“德”字暗指的是个人修养与品格,而“薄”则意味着不追求功名利禄。“归来可退耕”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平静田园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洁的人生追求,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美学趣味的作品。
我如云问鹤,久厌雕笼养。
子如海上鸥,初不婴世网。
胡为逐吾辈,饮啄劳俛仰。
得无坐书痴,遂尔生技痒。
欲于一毫端,而现诸万象。
重云连夏秋,雨点大如掌。
三州成巨浸,百水犹怒长。
仓忙揖我去,风蒲映飞桨。
有形天地问,浮萍依浩荡。
向也本非来,今焉亦非往。
临岐将何赠,诗境方渺莽。
幸子颇聪明,莫作离别想。
投耒从远游,牵世乖明略。
岂不有简书,未能置丘壑。
崇冈近盘互,春物纷照灼。
休沐集诸彦,迂趾惠前诺。
稍空林中尊,复咏霞上作。
迢迢历墟垄,靡靡瞰城郭。
修阳荫晴渚,野樱散朱萼。
抚时悼推斥,毕景顾栖托。
损益向子明,才能贾生薄。
眷言观岁寒,无将愧场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