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江上亭,乐矣泉中水。
挹泉识亭名,定心亦泉理。
涓涓靡晦明,混混无终始。
静定蓄天光,畴能测兹泛。
野猿啼向人,老衲卧隐几。
至人独冥会,对此屡徙倚。
未论涤尘嚣,酌之等石髓。
云何柴桑诗,乐饥忘此止。
我诵泉亭篇,惕然悟深旨。
长歌震林木,大啸惊鸟起。
安得定心者,来共挹崖泚。
美哉江上亭,乐矣泉中水。
挹泉识亭名,定心亦泉理。
涓涓靡晦明,混混无终始。
静定蓄天光,畴能测兹泛。
野猿啼向人,老衲卧隐几。
至人独冥会,对此屡徙倚。
未论涤尘嚣,酌之等石髓。
云何柴桑诗,乐饥忘此止。
我诵泉亭篇,惕然悟深旨。
长歌震林木,大啸惊鸟起。
安得定心者,来共挹崖泚。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亭台与泉水的和谐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深邃。首句“美哉江上亭,乐矣泉中水”直接点明了主题,赞美了江边亭台与泉水的美妙。接着,“挹泉识亭名,定心亦泉理”,表达了通过接触自然,心灵得以平静,理解了自然之道。
“涓涓靡晦明,混混无终始”描绘了泉水的流动,无论昼夜,永不停歇,象征着生命的不息与宇宙的永恒。“静定蓄天光,畴能测兹泛”则进一步强调了静心的重要性,只有静心,才能领悟到自然界的奥秘。
“野猿啼向人,老衲卧隐几”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野猿的啼声与僧人的静卧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意境。接下来,“至人独冥会,对此屡徙倚”表达了高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欣赏,他们常常在此流连忘返。
“未论涤尘嚣,酌之等石髓”指出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洗净心灵的尘埃,如同饮用了珍贵的石髓。最后,“云何柴桑诗,乐饥忘此止”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江边亭台与泉水的描写,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传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哲学的深刻理解。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内心平静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正火山槐夏,黛叶缃枝,荔子新摘。
千里驰驱,荐仙源佳席。
浪比龙睛,未输崖蜜,灿烂然红摘。
满贮雕盘,纤纤素手,丹苞新擘。
梨栗粗疏,带酸橘柚,凡品多般,总羞标格。
何似浓香,洗烦襟仙液。
为爱真妃,再三珍重,价倾城倾国。
玉骨冰肌,风流酝藉,直宜消得。
寒泉溅雪,有环佩隐隐,飞度霜月。
易水风寒,壮士悲歌,关山万里离别。
杨花浩荡晴空转,又化作、云鸿霜鹘。
耿石壕,夜久无言寂历,如闻幽咽。
云谷山人老矣,江空又岁晚,相对愁绝。
玉立长身,自是胎仙,舞我黄庭三叠。
人间只惯丁当字,妙处在、一声清拙。
待明朝、试拂菱花,老我一簪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