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时乐事输诗酒,帝里风光剩占春。
况是白衣重得侣,不堪青旆自招人。
早知玉漏催三鼓,肯把金貂换百巡。
大抵仁人怜气类,不教孤客作囚身。
明时乐事输诗酒,帝里风光剩占春。
况是白衣重得侣,不堪青旆自招人。
早知玉漏催三鼓,肯把金貂换百巡。
大抵仁人怜气类,不教孤客作囚身。
此诗描绘了一种宴乐交游的场景,诗人通过诗词表达了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珍视与享受。开篇即以“明时乐事输诗酒”展现出一种文人雅集、诗酒流连的情趣,"帝里风光剩占春"则透露出对皇都春色余晖的独自领略。
接着,“况是白衣重得侣”中所谓“白衣”,在古代多指平民或朋友,这里应特指诗人志同道合之友。"不堪青旆自招人"一句,青旆指的是官府的旗帜,此处暗示着诗人的朋友虽非官方身份,却能自由出入,受到了官方的礼遇。
“早知玉漏催三鼓”则是夜深时分的描写,玉漏即古代计时器具的名称,三鼓指的是夜晚的第三个更点。"肯把金貂换百巡"表达了诗人愿意以贵重之物(金貂)交换长久的友情游历。
最后,“大抵仁人怜气类”一句中“大抵”意为大约、多数,"仁人"指的是有仁心的人,"怜气类"则是对气质相投之人的怜悯。“不教孤客作囚身”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不愿让远来的朋友感到孤独与局促。
总体而言,此诗流露出了一种对美好生活和深厚友谊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由交游、不受束缚的向往。
初阳改岁运,积雨晨将疏。
微和兆春育,云物薄向舒。
清濑散幽汀,佳禽语荆芜。
飘梅藉苔径,丛竹横交疏。
池萍敛稚绿,密藻含清漪。
玩理足自悦,物情岂无馀。
年更愧齿长,钝学终焉如。
向晦惟慎独,绅言良足书。
闲居爱重九,使我念陶生。
但取杯中物,不贪身后名。
季秋霜始降,向晚月初明。
草际乱虫语,林梢残叶声。
疏篱采丛菊,小嚼扶衰龄。
美酒既满樽,一吟还一倾。
田园自可乐,圭衮何足荣。
贵贱各有志,好恶吾无情。
所以君子怀,悠哉岁功成。
十年不到豫章城,锁蛟宫中新水生。
澹台祠下日乍午,触热更上聘君亭。
聘君亭前无乱蛙,此事或有非人誇。
聘君高风自千载,况有湖水明丹霞。
望中西山青似幕,参差开彻芙蓉花。
登高揽胜兴未已,柳风吹天凉似洗。
青眼故人殊已稀,慨慷更读南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