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斋掩关坐,了无一可悦。
风动研头缶,梨花落如雪。
空斋掩关坐,了无一可悦。
风动研头缶,梨花落如雪。
这首诗《独坐》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在静谧的书房中沉思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内心世界的孤独与宁静。
首句“空斋掩关坐”,开门见山地描述了诗人身处空荡荡的书房,紧闭门户,独自静坐的状态。这里的“空”字不仅指出了环境的空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空虚与寂寞。
接着,“了无一可悦”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找不到任何可以让他感到愉悦的事物,无论是外界的景致还是内心的思绪,都显得格外沉重和孤寂。
随后,“风动研头缶,梨花落如雪”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进一步渲染这种孤独氛围。风吹动砚台上的墨石(研头缶),梨花随风飘落,如同雪花般轻盈。这些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在诗人眼中却成了触动心灵的瞬间,仿佛是大自然也在为他的孤独而叹息。梨花的洁白与飘落,既象征着季节的更迭,也隐喻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加深了诗人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独处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孤独的无奈接受,也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与思考。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深邃而静谧的艺术氛围。
朱橘大可围,白鱼阔盈尺。
掀林撷甘芳,舣岸披的皪。
我酒清且旨,于焉饯佳客。
鸿飞不知远,日暮寒云碧。
回澜祇如昨,不见舟行迹。
寄诗何遒丽,若见好颜色。
遥想翰墨挥,波涛泻胸臆。
维纚远林外,坐看晨风翼。
万物归一致,知公无不适。
人之与天地,同是为形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