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在鱼梁,在在能戢翼。
黄鸟止丘隅,止止得所息。
相彼雁与鸿,胡然生塞北。
城暗候火惊,云低空弦逼。
官军夜击鼓,奴或告之亟。
师老粮莫支,健儿恐烹食。
哀鸣号穷边,莽是狐兔窟。
天地生为心,曷使至此极。
所以周宣诗,矜人要安集。
鸳鸯在鱼梁,在在能戢翼。
黄鸟止丘隅,止止得所息。
相彼雁与鸿,胡然生塞北。
城暗候火惊,云低空弦逼。
官军夜击鼓,奴或告之亟。
师老粮莫支,健儿恐烹食。
哀鸣号穷边,莽是狐兔窟。
天地生为心,曷使至此极。
所以周宣诗,矜人要安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画面,通过对比和谐音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中的生灵涂炭和边疆动荡的深切同情。
"鸳鸯在鱼梁,在在能戢翼。黄鸟止丘隅,止止得所息。" 这两句通过对水鸟栖息的情景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和谐环境的赞美。
而接下来的几句 "相彼雁与鸿,胡然生塞北。城暗候火惊,云低空弦逼。" 则描述了一种紧张的边境战争氛围,其中“雁与鸿”指的是远离的朋友,而“胡然生塞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异族和战争的恐惧。
"官军夜击鼓,奴或告之亟。师老粮莫支,健儿恐烹食。哀鸣号穷边,莽是狐兔窟。" 这几句通过描绘战乱中的残酷场景,如官兵的急迫集结、粮草不足以及士兵的恐惧,表现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最后,诗人提到 "天地生为心,曷使至此极。所以周宣诗,矜人要安集。" 这是对古代圣哲教诲的引用,表达了对于恢复太平盛世、保障百姓安居乐业的迫切期盼。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深度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于和平与安宁的深切向往。
平生雅游眉阳客,五年不见须已白。
借田东坡在江北,芟夷蓬蒿自种麦。
相逢不尽一樽酒,故态那复论欢戚。
手抱阿武劝馀沥,维摩老夫失定力。
老夫寂寂出三湘,更欲卜居池水阳。
薄田止须数十亩,田上更树麻与桑。
老来正苦迫生事,清明虽近犹可秧。
罢亚若可博乾麨,以无易有遥相望。
我舟即行不可驻,欲卜后会诚茫茫。
他时有信若可寄,不用辛苦为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