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去还缑岭,丧行指洛川。
松楸闲故垄,笳鼓咽新阡。
制诏隆名定,铭诗具美传。
王宫尽恩旧,雨泣望云軿。
仙去还缑岭,丧行指洛川。
松楸闲故垄,笳鼓咽新阡。
制诏隆名定,铭诗具美传。
王宫尽恩旧,雨泣望云軿。
这首挽词描绘了对已逝王夫人的哀悼与缅怀之情。首句“仙去还缑岭”,以“仙去”之说,暗示王夫人已离世,前往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缑岭,表达了对逝者的超脱与向往。接着“丧行指洛川”,描述了灵柩行进的方向,指向洛水之畔,洛水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逝者归宿的宁静之地。
“松楸闲故垄,笳鼓咽新阡”两句,通过自然景物和音乐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肃穆而悲凉的氛围。“松楸”是墓地常见的植物,“故垄”指逝者的坟墓,“新阡”则指新设的墓道。笳鼓之声在这样的场合下显得格外沉重,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思。
“制诏隆名定,铭诗具美传”两句,赞美了王夫人生前的功绩与美德,她的名声得到了官方的肯定,她的事迹将被后世铭记,通过碑铭传颂。这不仅是对她个人成就的认可,也是对其人格魅力的赞扬。
最后,“王宫尽恩旧,雨泣望云軿”表达了对王夫人在宫廷中的深厚情谊以及人们对她的深切怀念。即使在她离去之后,人们仍能感受到她留下的恩泽与温暖,如同雨滴般细腻而持久的思念,寄托于对云軿(古代送葬的车辆)的遥望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象、音乐效果、官方表彰及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崇敬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生死、荣誉与传承的独特见解。
金兽袅香穗,银烛灿花枝。
眼前风景殊异,酌酒庆生时。
要是祖宗流庆,方有此身此日,盍亦反其思。
何以上雅寿,敢用此为规。
况君家,本学业,致轻肥。
牙签玉轴,全胜阡陌占东西。
好把胸中一点,照破堂中万卷,五福自来宜。
谨勿效雌伏,指日要雄飞。
天地锺奇秀,山泽有儒仙。
词锋前驱万马,三度奏捷菊花天。
信是文场敏手,如把枭卢对掷,高叱便回旋。
一点英雄气,四顾浩无边。
长羡君,先我著,祖生鞭。
今朝尊酒持劝,岂特颂长年。
要入兰宫妙选,共向集英殿里,玉陛听胪传。
姓字标黄甲,香墨照人鲜。
来复迈七日,亨泰兆三阳。
恰逢临吉中应,浸长三阳刚。
天地凝成正气,岳渎锺为秀杰,玉燕纪呈祥。
莹彻冰壶操,皎月映秋霜。
日星回,乾坤辟,再更张。
时乘君子道长,茅茹喜生光。
抱负黄锺大吕,资禀盐梅栋柏,施用在岩廊。
一骑春风里,紫诏下山堂。
泽国嫩寒月,天气小阳春。
萱堂今朝生日,瑞霭郁轮囷。
身佩铜章墨绶,手捧霞觞玉液,献寿太夫人。
且喜藤舆稳,共戏彩衣新。
发垂鹄,瞳点漆,倍精神。
麻姑来庆,笑道沧海几扬尘。
伫看起居八座,更好回班百辟,异数耸朝绅。
此母生此子,再拜谢宸恩。
阿谁煎凤髓,续此玉琴弦。
依然音调清婉,律吕互相宣。
天使彭城姝丽,来配鲁邦才子,永作地行仙。
况有盈门礼,百两拥骈阗。
更临鸾,看举案,两无偏。
从此欢谐千岁,月下与花前。
剩长芝兰玉树,俱作蟾宫佳客,声誉振螺川。
仍看明年去,平步上青天。
久雨忽开霁,花靥斗春娇。
家人笑道,老子今日是生朝。
细数平生功行,断自狂吟之外,全不犯科条。
心事淡如水,天合与逍遥。
也何须,期寿算,比松乔。
但令此去清健,到处狎渔樵。
说与门前鸥鹭,护我山中杞菊,日日长心苗。
世事儿戏耳,尊酒百忧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