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桐承雨声,声声何重叠。
疏滴下高枝,次打敧低叶。
鸟湿更梳翎,人愁方拄颊。
独自上西楼,风襟寒帖帖。
青桐承雨声,声声何重叠。
疏滴下高枝,次打敧低叶。
鸟湿更梳翎,人愁方拄颊。
独自上西楼,风襟寒帖帖。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秋天的细雨给自然和人心带来的氛围。"青桐承雨声,声声何重叠"一句通过青桐树承接雨滴的声音,传达出雨水不断、连绵不绝的节奏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沉郁的情境。
"疏滴下高枝,次打敧低叶"进一步描写了雨水从高处的树枝上一滴滴落下,再次击打在更低处的叶子上的情景。这里通过对雨滴落地过程的细腻刻画,强化了雨声和雨势的意象。
接下来"鸟湿更梳翎,人愁方拄颊"一句则转向了生灵在这场秋雨中的反应。鸟儿因雨而打湿了羽毛,不得不再次整理它们;而人类则因为这场雨而感到愁绪满怀,用手托着下巴,表达出一种无奈与沉思的情感。
最后"独自上西楼,风襟寒帖帖"一句描写了诗人在这样的雨中独自一人登上了西边的楼阁,只感觉到衣服被湿透,风也带来了彻骨的寒意。这里的“独自”加深了诗人的孤寂与悲凉情怀,而“风襟寒帖帖”则将这种凄清、潮湿的氛围推向高潮。
整首诗通过对雨中景象和人物感受的精细描绘,展现出一幅秋雨中的静谧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
水围村郭树扶疏,宗老相留兴不孤。
晚景颜华仙授箓,壮年心事义征图。
旋开酒令随乡俗,细剪灯花说帝都。
他日尘中应忆此,可胜清梦绕鱼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