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雨中》
《雨中》全文
唐 / 韩偓   形式: 古风  押[叶]韵

青桐承雨声,声声何重叠。

疏滴下高枝,次打敧低叶。

鸟湿更梳翎,人愁方拄颊。

独自上西楼,风襟寒帖帖。

(0)
注释
青桐:一种高大的梧桐树。
承:承受。
声声:连续的声音。
何:多么。
重叠:重复、密集。
疏滴:稀疏的雨滴。
高枝:树的高处。
次打:依次打击。
敧:倾斜。
低叶:低垂的叶子。
鸟湿:鸟儿被雨水打湿。
更:更加。
梳翎:梳理羽毛。
人愁:人感到忧愁。
方:正。
拄颊:用手托住脸颊。
独自:单独一人。
上西楼:登上西边的楼阁。
风襟:衣襟。
寒帖帖:寒冷且贴身。
翻译
青桐树承受着雨声,每一声都如此叠加。
稀疏的雨点从高枝落下,依次敲击倾斜的叶片。
鸟儿被雨水打湿后梳理羽毛,人却因愁苦而用手托住脸颊。
我独自走上西楼,衣襟感受到寒冷的气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秋天的细雨给自然和人心带来的氛围。"青桐承雨声,声声何重叠"一句通过青桐树承接雨滴的声音,传达出雨水不断、连绵不绝的节奏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沉郁的情境。

"疏滴下高枝,次打敧低叶"进一步描写了雨水从高处的树枝上一滴滴落下,再次击打在更低处的叶子上的情景。这里通过对雨滴落地过程的细腻刻画,强化了雨声和雨势的意象。

接下来"鸟湿更梳翎,人愁方拄颊"一句则转向了生灵在这场秋雨中的反应。鸟儿因雨而打湿了羽毛,不得不再次整理它们;而人类则因为这场雨而感到愁绪满怀,用手托着下巴,表达出一种无奈与沉思的情感。

最后"独自上西楼,风襟寒帖帖"一句描写了诗人在这样的雨中独自一人登上了西边的楼阁,只感觉到衣服被湿透,风也带来了彻骨的寒意。这里的“独自”加深了诗人的孤寂与悲凉情怀,而“风襟寒帖帖”则将这种凄清、潮湿的氛围推向高潮。

整首诗通过对雨中景象和人物感受的精细描绘,展现出一幅秋雨中的静谧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

作者介绍
韩偓

韩偓
朝代:唐   字:致光   号:致尧   籍贯:晚年又号玉山樵   生辰:公元842年~公元923年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猜你喜欢

过新馆铺宗老彦举邀宿其家别墅彦举尝从征湖南有义征图卷今老矣喜长生之说得其要领

水围村郭树扶疏,宗老相留兴不孤。

晚景颜华仙授箓,壮年心事义征图。

旋开酒令随乡俗,细剪灯花说帝都。

他日尘中应忆此,可胜清梦绕鱼凫。

(0)

清明前一日至南山

一夜春溪落涨痕,不知春色遍郊原。

青山麦垄东西坂,流水桃园上下村。

鹿迹半惊樵客过,禽声如答路人言。

举头不觉先茔近,两两乔松护石门。

(0)

分得洁蔬供膳为黄岩谢良温孝子赋

采采园蔬翠堪把,粪不污茎水清洒。

晨炊又过午炊来,长跪奉盘供膝下。

于乎奉亲易,说亲难。

爱儿不脱儒生酸,藜藿到口皆成欢。

(0)

瓜州遇同年鲍栗之通判二绝·其一

满路人称鲍叔贤,一尊相见暮江边。

长安陌上看花处,回首春风十四年。

(0)

李员外应祯吴太史原博约游虎丘

日散林霏见虎丘,故人清约此閒游。

望深绿树知藏寺,吟遍青山始系舟。

塔院风来花似雪,剑池春到水如油。

酒阑不尽吴中胜,老衲相招更倚楼。

(0)

池河驿山行二首·其二

古寺火烧梵塔,空坛水没田塍。

行人时复驻马,野老适来负薪。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