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谒孟子庙》
《谒孟子庙》全文
清 / 顾炎武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古殿依邾邑,高山近孔林。

游从齐魏老,功续禹周深。

孝弟先王业,耕桑海内心。

期应过七百,运岂厄当今。

辩说千秋奉,精灵故国歆。

四基冈上柏,凝望转萧森。

(0)
鉴赏

此诗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题为《谒孟子庙》,通过描绘孟子庙周边的环境与历史氛围,表达了对孟子及其思想的敬仰之情。

首联“古殿依邾邑,高山近孔林”,以“古殿”和“高山”象征孟子庙的历史悠久与庄重,同时将之置于“邾邑”和“孔林”的地理环境中,暗含着孟子与孔子思想传承的紧密联系。

颔联“游从齐魏老,功续禹周深”,指出孟子的学说影响了齐、魏等地的老一辈学者,其功绩延续了自大禹、周公以来的治国理念,强调了孟子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颈联“孝弟先王业,耕桑海内心”,进一步阐述了孟子思想的核心——孝悌之道与农耕生活的重要性,体现了其对社会伦理与自然经济的深刻理解。

尾联“期应过七百,运岂厄当今”,表达了对孟子思想能够超越时代限制,持续影响后世的期待与信心,同时也暗示了面对当前困境时,孟子思想的指导意义。

最后,“辩说千秋奉,精灵故国歆。四基冈上柏,凝望转萧森。”则以“辩说千秋奉”赞颂孟子思想的永恒价值,以及“精灵故国歆”表达对孟子精神的深切敬仰。而“四基冈上柏,凝望转萧森”则以景物描写收尾,既渲染了庙宇周围的肃穆气氛,也寄托了对孟子及其思想的深深怀念与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孟子庙及其所在地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深层次地探讨了孟子思想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表达了对这位古代哲人的崇高敬意。

作者介绍
顾炎武

顾炎武
朝代:清   字:忠清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生辰:1613.7.15-1682.2.15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猜你喜欢

鹧鸪天·辇路薰风起绿槐

辇路薰风起绿槐。
都人凝望满天街。
云韶杳杳鸣鞘肃,芝盖亭亭障扇开。
微雨过,绝纤埃。
内家车子走轻雷。
千门不敢垂帘看,总上银钩等驾来。

(0)

临江仙·青琐窗深红兽暖

青琐窗深红兽暖,灯前共倒金尊。
数枝梅浸玉壶春。
雪明浑似晓,香重欲成云。
户外马嘶催客起,席间欢意留人。
从他微霰落纷纷。
不妨吹酒面,归去醒余醺。

(0)

蓦山溪·洗妆真态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
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
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
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0)

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

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
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
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0)

醉花阴·九陌寒轻春尚早

九陌寒轻春尚早。
灯火都门道。
月下步莲人,薄薄香罗,峭窄春衫小。
梅妆浅淡风蛾袅。
随路听嬉笑。
无限面皮儿,虽则不同,各是一般好。

(0)

卜算子·松竹翠萝寒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
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