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禾未割云样黄,荞麦花开雪能白。
田家秋日胜春时,原隰高低分景色。
寒栗挂篱实累累,角田已收枯豆萁。
芋魁切玉和作糜,香过邻墙滑流匙。
牧童牧童罢吹笛,领牛山下急归吃。
菜本未移麦未种,尔与耕牛閒未得。
晚禾未割云样黄,荞麦花开雪能白。
田家秋日胜春时,原隰高低分景色。
寒栗挂篱实累累,角田已收枯豆萁。
芋魁切玉和作糜,香过邻墙滑流匙。
牧童牧童罢吹笛,领牛山下急归吃。
菜本未移麦未种,尔与耕牛閒未得。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田家秋日的丰收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田园风光。
首句“晚禾未割云样黄”,以云彩般的黄色比喻成熟的稻谷,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田野的金黄一片,预示着丰收的到来。接着,“荞麦花开雪能白”一句,将荞麦花比作白雪,不仅色彩对比鲜明,也暗示了荞麦的洁白纯净,为秋天的画卷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
“田家秋日胜春时,原隰高低分景色”两句,通过对比春日与秋日,强调了秋日的特别之处。在秋天,田野呈现出不同于春天的丰富层次和变化,每一处都有独特的风景,展现出大自然的多样性和魅力。
“寒栗挂篱实累累,角田已收枯豆萁”描绘了田间作物的丰收景象。寒栗(栗子)挂满篱笆,角田里的豆子已经收割完毕,留下枯萎的豆萁。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示了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以及秋天收获的喜悦。
“芋魁切玉和作糜,香过邻墙滑流匙”则通过芋头的烹饪方式和香气四溢的描述,展现了秋季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芋头被切成如玉般细腻的片状,煮成粥,香气弥漫至邻家,令人垂涎欲滴。
最后,“牧童牧童罢吹笛,领牛山下急归吃”描绘了牧童放牧归来的情景。牧童停止吹笛,带着牛群急匆匆地回到山下,准备享用丰盛的晚餐。这一场景充满了童趣和生活的温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田家秋日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农村的繁荣景象和农民的勤劳智慧,同时也传达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霁月风光卷。恰佳辰、阳回黍谷,禁寒都遣。
坐煖芙蓉三十二,那觉一条冰泫。
亲领袖、吴笺蜀茧。
风雅友朋俱性命,算万间、广厦欢犹浅。
孤掌在,快重展。先皇叹息才名显。
墨淋漓、堪收阁拓,堪题禁扁。
凰阙何妨容虎卧,莫问淮南鸡犬。
吐握惯、积劳难免。
览揆正宜膺宅揆,往钦哉、咨汝夔龙典。
看绿綟,称身剪。
晓起临妆懒。觉年来、闲身多病,神思苦短。
谁耐宫鬟梳浮渲,管甚胭脂浓淡。
更谁问、画眉深浅。
辜负描花新样好,度金针、怕引丝丝线。
蔷薇露,不须盥。研池积水生苔藓。
任窗前、花花叶叶,随风飘卷。
开卷难成终卷读,断阕无心重按。
又不是、春醪醉晚。
瘦比黄花慵似柳,绣罗襦、随意腰围缓。
懒之病,最难遣。
名酒招余,见尊斝、恭而竦立。
恰醅香到鼻,肃然三揖。
兰气故从幽谷吐,露华岂落人间迹。
笑当年、虎魄诧兰陵,非佳客。髯也隘,悭一滴。
髡也妄,夸一石。共此公相对,莫言朝夕。
兴发君能倾十斗,醉来我愿拼千日。
只李生、一斗百篇诗,真无敌。
月榭风吹瘦。露井烟笼秀。不须人面映、红光透。
喜季女宜家,花下香车骤。燕子来时候。
问前度诗人,又到玄都观否。和白雪、妍华依旧。
奈我成衰丑。折一枝、簪在佳人首。
看灼灼风流,娇态应难有。莫遣渔郎走。
鸡犬声中,恐认作、秦人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