盥芸香耐晚。记人海冥冥,翠波三浅。春痕梦中换。
枉兰台紬史,槐街行卷。丹铅老伴。
笑缫残、愁丝似茧。
乞馀年、细检秦灰,犹是补天心眼。休管。
栖仙蟫瘦,橐梦萤枯,有涯俱幻。藜光自暖。
算营就、太平馆。
尽千金残帚,寒窗消受,扫叶朝来又满。
莫披图、忆到江南,数峰澹远。
盥芸香耐晚。记人海冥冥,翠波三浅。春痕梦中换。
枉兰台紬史,槐街行卷。丹铅老伴。
笑缫残、愁丝似茧。
乞馀年、细检秦灰,犹是补天心眼。休管。
栖仙蟫瘦,橐梦萤枯,有涯俱幻。藜光自暖。
算营就、太平馆。
尽千金残帚,寒窗消受,扫叶朝来又满。
莫披图、忆到江南,数峰澹远。
这首《瑞鹤仙·其二》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郭则沄所作,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文人书斋生活的画面。"盥芸香耐晚"开篇,意指书房里焚烧芸香,香气悠长,直至夜晚仍能持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雅致的读书氛围。"记人海冥冥,翠波三浅"暗喻书海深广,作者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历史的细微之处。
"春痕梦中换"表达时光流转,梦境中的春天仿佛在书卷中悄然更迭。接下来,诗人提到兰台(古代藏书之地)和槐街(象征官道),寓言自己在编纂整理文献时的专注与执着。"丹铅老伴"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痕迹,暗示着作者与书籍相伴的老去。
"笑缫残、愁丝似茧"运用比喻,将思绪比作蚕丝,即使愁绪如丝般纷繁,也依然坚韧不拔。"乞馀年、细检秦灰"表达了对余生的渴望,希望能继续深入研究,如同补天神话中的女娲,用心智去填补历史的空白。
下半部分,诗人感叹时光荏苒,仙人般的清贫生活("栖仙蟫瘦")和梦想的破灭("橐梦萤枯"),都揭示了人生的无常。"藜光自暖"则转而描绘在微弱的藜火下研读的温暖,尽管生活简朴,却能从中找到慰藉。"扫叶朝来又满"象征着知识的积累,日复一日,不断更新。
最后,诗人劝诫自己不要沉溺于过去的回忆,"莫披图、忆到江南",提醒自己要专注于眼前的生活,"数峰澹远"则以淡远的山峰寓意内心的超脱与宁静。整首词通过描绘书斋生活,展现了作者对学问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