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凫烟炷,已到花阴午。
懒向鸳鸯寻绣谱,且教金笼鹦鹉。
薰衣熨尽都慵,棋残还理丝桐。
多少迎梅旧事,明窗一桁纱中。
玉凫烟炷,已到花阴午。
懒向鸳鸯寻绣谱,且教金笼鹦鹉。
薰衣熨尽都慵,棋残还理丝桐。
多少迎梅旧事,明窗一桁纱中。
这首《清平乐五首(其四)》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
“玉凫烟炷,已到花阴午。” 开篇以“玉凫”形容烟雾轻盈,与“烟炷”相呼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氛围。时间指向了午后,阳光透过花影,为场景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宁静。
“懒向鸳鸯寻绣谱,且教金笼鹦鹉。” 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的悠闲与随性。他不愿费心去寻找绣花图谱,而是选择与金笼中的鹦鹉相伴,享受片刻的轻松时光。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态度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薰衣熨尽都慵,棋残还理丝桐。” “薰衣”指的是熏香衣物,此处用以表现诗人的闲适与慵懒。在棋局即将结束时,他又拿起琴弦,继续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多才多艺,也反映了他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多少迎梅旧事,明窗一桁纱中。” 最后两句将思绪拉回过去,提到了迎接梅花的往事。在明亮的窗户下,纱帘轻轻垂落,仿佛将过去的美好回忆轻轻包裹。这里不仅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与生活情趣的场景,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易为离抱,江天即见鸿。
暮帆何处落,凉月与谁同。
木叶新霜后,渔灯夜浪中。
时难慎行止,吾道利于穷。